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320期 >2018-11-01编印

回引本土人才 引进外来人才
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刊发日期:2018-11-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我区赴重庆大学招聘硕士研究生。

我区赴重庆大学招聘硕士研究生。

米春(左二)在草莓大棚里忙碌。全媒体记者李云喜摄

米春(左二)在草莓大棚里忙碌。全媒体记者李云喜摄


  

全媒体记者 赵晨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靠人才,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近年来,我区加快实施“千名乡村振兴人才计划”,回引农村本土人才,培养农村青年致富“领头雁”,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并且通过吸引各类外来人才聚集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回引本土人才 推动家乡发展
  近日,太安镇头滩村村民米春拿着资料和笔记本,又一次走进头滩村村委会,这里正在开展创业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几十平米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专家在绘声绘色地讲解专业知识,村民们则低头专注地记着笔记。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区农委举办的培训班。专家把农业各方面的知识讲得很详细,对我们的农业种植有很大的帮助。”米春说。今年29岁的米春2011年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后就去深圳打工,直到2014年回到了头滩村。“在外打工时经常思念家乡,加上这几年家乡发展得很好,我觉得回老家来发展,也是很有前途的。”说罢,米春把记者带到他的农场里,参观了他精心打理的70多亩蔬果基地。
  “2014年回来后,我就准备自己创业搞水果种植。慢慢地,农场从10多亩发展到如今70多亩地,还算小有成就。”米春继续介绍说,他主要种植草莓、柑橘和部分蔬菜。前段时间刚种上草莓苗子,就等12月草莓成熟就可以卖了。
  放眼整个农场,整齐排列的大棚,平坦笔直的机耕道交叉其中,几个工人正在草莓地里铺地膜,以确保草莓的湿度和温度。“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农忙时会过来打打工,一天能挣50元。”米春说,自己最自豪的就是在创业的同时,还能为家乡百姓增加收入。
  刚回来创业时,因为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和种植经验,米春心里没底气。镇干部知道他的情况后,主动来帮助他完成创业梦。“米春是我们村的本土人才,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比较高,有困难我们当然力所能及地帮他解决。”太安镇干部拍了拍米春的肩膀赞赏道,从太安走出去的大学生很多,愿意回来助力乡村发展的也很多,大力支持他们的创业和发展,才留得住这些本土人才。
  “镇上帮我报名免费参加区农委举办的培训班,后来又参加了市农委举办的培训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米春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政府补助的本土人才项目补贴也帮他解决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棚搭建,靠的都是政府的资助。
  “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遇、发展吸引人,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培训乡村振兴需要的基层带头人、经营人才、专业技能人才,提升农民素质,带动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据了解,今年我区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15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70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200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200人,创业创新型职业农民50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引进外来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罐坝村是我见过最美的乡村,环境好,乡风好。能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我觉得很开心。”严玫玫是今年9月入职的选调生,目前在太安镇罐坝村从事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入职才一个多月,但严玫玫对罐坝村的每一个角角落落都已熟记于心。
  “作为一名年轻的选调生,能够奋战在基层一线,尽可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是我的职责和价值所在。”严玫玫表示,自己将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回报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赖。
  “选调生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有更敏锐的感知,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我们乡村也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太安镇组织委员周健告诉记者。
  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强大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也需要外来人才输入,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去年以来,我区通过“事业单位公招考试”、“三支一扶”行动计划、“特岗教师”行动计划、“千名硕士进潼南”行动计划、定向培养师范生、医学生、“人才调入”、企业自引等多种方式,先后共引才242名。其中事业单位公招为教育引进人才118名,“三支一扶”行动计划共招募8名,“千名硕士进潼南”行动计划坚持引才不惜力,奔赴12省市15所高校,为乡村农业人才振兴引进28名;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医学生等招入80人。构筑“内外”结合、多层次的人才梯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