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总第302期 >2018-10-09编印

从希望田野到现代田园
刊发日期:2018-10-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紧接1版)“这个不是一般的的水哟,这些水是供蔬菜吸收的营养液,经过严格的配比,能够为蔬菜提供维生素A、B等营养元素,这样生长出来的蔬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鲜脆可口,味道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旭田植物工厂负责人彭祖刚告诉记者。
  营养液很容易让人接受,但是全封闭的栽培室和紫色的灯光让记者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个紫色的光照在这个奶油生菜上看着确实很漂亮,但是你们在这全封闭的环境里怎么让植物自由呼吸呢?”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植物离开阳光就不能生长,可是我们的蔬菜不需要接受太阳光,我们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发现用LED光照代替太阳光照,蔬菜一样可以长得很好。”据彭祖刚介绍,“这些LED光源是红蓝复合光,具有促进蔬菜高质优产的特性,比自然单一光质更适合蔬菜的生长,可以让蔬菜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我们全封闭的生长环境又是一大优势,也是我们的卖点之一,这样环境下长出的蔬菜,没有一点污染,消费者吃着更加放心。”
  科技感十足的植物工厂,核心在于有了“智能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对栽培室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空气循环、营养液浓度和有机基质等进行监测和调节,进而在密闭空间中为植物提供最佳生长环境。
  智能化彻底改变了用人工来感觉环境温度、湿度,浇水、施肥全靠经验判断的‘土’办法,而且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彭祖刚告诉记者,传统的种植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运用智能控制系统后,我们整个植物工厂仅需两名工作人员就可完成所有工作。
  没有农药,智能可控,这些蔬菜生长周期只有25天,可以生吃、口感极佳。从植物工厂里出来的蔬菜,基本上进入高端超市、酒店和餐厅,成为蔬菜沙拉的食材。从今年5月生产出第一批蔬菜以来,市场供不应求。谈及未来发展,彭祖刚很有信心。
脱离鱼塘模式 集装箱里养出生态鱼
  除了植物工厂,在太安罐坝村500多亩的生态鱼养殖基地里,旭源农业公司也用上了物联网技术,为生态养鱼提供更加可控的数据信息。
  “今年9月1日卖出第一批生态鱼,有4556斤,总共卖了2万多元。在10月之前,估计卖鱼的收入可达70万元。”公司负责人代莉告诉记者。
  “这都是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功劳。”代莉介绍,养殖基地的水塘采用了“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系统,通过物联网测控仪,可实时监测水塘的溶氧、水温、PH值等重要数据,“如果数据有异常,系统就会报警,工作人员会及时进行处置,保证了鱼苗的健康生长。”
  “进入养鱼槽的水经过了净化处理,排污处理器会将鱼槽里的鱼粪排出用于果园施肥。”说到这里,代莉顺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几个大集装箱,“我们还用集装箱养鱼,而且鱼的品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在旭源农业公司生态鱼养殖基地居然用上了集装箱养鱼,这刷新了我们的认识。
  记者在现场看到,集装箱养鱼养殖系统由3个2.5米高的集装箱组成,处理箱位于两个养殖箱中间,包含物理过滤、生物净化、臭氧杀菌等系统组件。首先通过物理过滤设备,对污水中的粪便、残饵等杂质进行过滤,然后经过微生物滤床处理,对溶于水中的有害质进行生物分解,最后经过杀菌后进入养殖箱,实现养殖水体的循环再利用。
  “集装箱养鱼是个新鲜事,在全市也是第一个试点。”代莉表示,这样的养殖系统脱离了“鱼塘”模式,产出的鱼更加安全、口味和营养更佳。在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同时,还能降低天气带来的风险成本。
  谈到未来发展,代莉充满了信心。“只要用好了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我们的生态鱼不仅能让老百姓吃的放心、舒心,也能树立我们潼南自己的品牌,让潼南集装箱生态鱼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重庆市中药材枳壳机械化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旭田植物工厂和旭源农业公司是我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下一步,我区表示,将认真贯彻市委书记陈敏尔调研潼南时讲话精神,用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赋能,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不断提升潼南农业智能化、农业大数据、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下步,将兴建区级农旅融合服务平台,发展智慧农业旅游,推进农业旅游资源和服务在线化。大力提升农业智能化、机械化水平,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共同成立西南分院,因地制宜开发高端农机、着力农机技术研发、普及实惠实用小型农机、普及信息化农机,实现万物互联。应用推广智能、半智能机械设备以及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质量追溯、二维码管理等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和大数据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