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总第314期 >2018-10-24编印

整合资金,补齐短板。潼南——
民生持续改善 百姓更加幸福
全媒体记者 李扬
刊发日期:2018-10-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太安贫困户在贵妃桃基地打工。

太安贫困户在贵妃桃基地打工。

新胜贫困户罗吉华正在喂羊。

新胜贫困户罗吉华正在喂羊。


  

(紧接1版)
  饮水更放心
  米心镇毗卢村1社,村民陈学元、何长秀夫妇现在清早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拧开自家水龙头,将流出的自来水装进水壶烧开水。
  陈学元夫妇年过六旬,靠务农为生。儿子陈世海因幼年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脚残疾。近40年来,陈家的生活用水全靠夫妇俩到屋前河堰边的土井内取用。随着两位老人年事渐高,挑水逐渐成为全家生活的一大难题。
  2015年,米心镇在毗卢村1社规划新建一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当地103户36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为让群众支持工程建设,并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区水务局和米心镇共同举办了相关宣传活动,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要意义、实施方式以及安全饮水知识进行了说明和宣教。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饮水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受益群众推荐出村民代表参与人饮工程质量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同时,区水务局按照设计方案,在水源较好的地方钻下深井,并安装了水质处理器,将洁净的自来水送进了每家每户。
  工程建成后,陈世海全家终于不再为用水发愁,可以腾出手为生计努力。如今,一家人在家门口开起了副食店,年增收1万余元。
  目前,我区已建成镇街污水处理设施27个,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居民点(含场镇)污水集中处理率100%。整治病险水库、山坪塘等1500处。建成农村集中式饮水点47个。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80%以上。
住房更安全
  近日,在上和镇倒塘村,一栋新建房屋刚刚竣工,建卡贫困户周汝富搬进了新家,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今年61岁的周汝富一家经济困难,原来居住的土墙房屋四壁透风,一遇暴雨天气,屋内漏雨严重,还存在安全隐患。今年,他家的房屋被区里列为改造对象,不仅把新房地址选择在平地,而且紧靠公路。
  上和镇农村危房改造是全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我区今年市级下达农村危房改造计划1265户,按照C、D级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分别给予建房补助,且将所有纳入改造范围的农房,全部选址在离公路近、地势平坦、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确保让群众住得舒适安心。
  “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危房改造已经开工1209户,竣工960户。”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区城乡建委将按照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部署,在确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加紧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18年将全面完成全区建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改造,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有安全住房。
网络更畅通
  “亲爱的各位村民朋友们,早上好!现在向大家播报扶贫方面的相关政策……”10月16日下午5时30分,五桂镇方碑村广播准时响了起来。从扶贫政策解读到种植养殖专业知识,从法律知识解说到道德模范事例……广播的用途在村民的思想建设中喷出了火花。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工作力度,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区2000余组数字高音喇叭,实现全区数字广播100%“村村通”和80%以上“社社通”,广播响通率达到98%以上,小广播“村村响”在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潼南与市里同步启动了“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推出农村电视扶贫工程、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工程、直播工程户户通工程。经过努力,潼南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顺利建成,全区22个镇街全部建起了镇级广播前端,1300余组场镇音柱和农村高音喇叭,覆盖了所有镇街、行政村,农村广播“在希望的田野上”响了起来。
  “过去一到晚上,劳累了一天的群众早早就睡觉了,相互之间串门的都很少,更别说到村委会来了解扶贫政策了。现在可不一样,每天清晨、傍晚随着广播一响,好多群众都会聚到村委会广场摆龙门阵、听广播、聊政策,效果非常好。”方碑村党支部书记高兴地说,农村“小广播”真正发挥了大作用,用最简单、最明了的语言,把国家各项扶贫措施、政策及时传递给我们,也对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今,村民每天都能准时收听到党的声音,知晓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
  近年来,农村网络建设方面,我区大力推动“网络联村”,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新增基站47个,移动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