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经济·综合总第112期 >2018-01-05编印

卿成云:
从“低保户”到种养大户
本报记者 王鹏
刊发日期:2018-01-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卿成云和妻子一起喂鸡。

卿成云和妻子一起喂鸡。


  


  卿成云是别口镇科朗村人,今年49岁,患有腰椎盘突出、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的时候腰都伸不直,走几步就要歇一阵。有次去村委会领救济款,累得差点倒在了半路上。妻子张李琴患有肾结石,需要经常吃药治疗,也是一个“病壳壳”。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年要花销几千块钱。家里经济确实有点困难,曾经是科朗村挂得起号的“困难户”。
  为了帮助卿成云家度过难关,让两个孩子安心读书,2011年,政府把卿成云家列为了贫困户,每月都要发125元钱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可是村里的人却发现,在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编印的《潼南区扶贫攻坚手册》上,“卿成云”这个建卡贫困户的名字怎么也找不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记者通过走访卿成云了解到,这事还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
  卿成云说,这事要从2013年说起,那年春天,区扶贫办的一位姓黄的干部与我结成了“亲戚”。看到我一家四口挤在三间低矮潮湿的破房里,他和其他扶贫干部一起,筹集资金给我盖了五间琉璃瓦新房,同时还给我安起了电灯、开通了闭路电视、安起了自来水管,还介绍我到城里去务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我们村的卿玉安家也穷。他60多岁了,耳朵有点聋,老婆是个跛子,还带着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我主动找到村干部,说我愿意把我们家这个“贫困指标”让给卿玉安,让他家“吃低保”。
  村上的干部很吃惊。说有些人不穷装穷,想方设法骗“低保”,你却把吃到嘴里的“低保”让给别人,是不是傻哦?
  我说老吃“低保”不行啊,我有手有脚,怎么能够睁起眼睛去靠政府救济呢!更何况我勉强能劳动,生活能够将就过了。而卿玉安家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需要大家伸出援手帮一把,才能翻过眼前这道坎啊!真的,我愿帮他,让他取代我吃“低保”。
  村上的干部以为我是说起好耍的,怕我以后反悔,就叫我在一个本本上面签了字:同意不吃低保。当时我感到特别好笑:吃“低保”麻烦,不吃“低保”也麻烦啊!
  这样,他们就把我的“低保”转到了卿玉安头上。从此,“卿成云”这个名字,就从建卡贫困户里消失了。当然,区扶贫办那本扶贫攻坚手册上,也就没有我的名字了。
  不吃“低保”了,我更要自谋出路。从我自己揭掉“低保户”的帽子那年起,我就利用屋后那片松树林,搞起了养殖业。那片林子树大叶茂,松子、虫子、草籽遍地都是,那可是一个纯天然的牧场啊,何不把它利用起来?
  说干就干了。我最先养的是“云南高脚鸡”,这种鸡成活率高,适应性强,长得快,体型大,6个月就能长到3—4斤。开始,我怕没经验,有闪失,只养了300多只,结果卖掉还纯赚2400多块钱。摸索到一点门路后,我胆子就更大了。前年,我养了2100多只,赚了15000多块现钱。目前,我林子里还有900多只成品鸡等待出售;圈里又喂了600多只鸡崽子,现在随时都可以上市变成钱钱。
  光养鸡有点单一,我又建了一个养羊场。大家晓得,我家住在一个半山腰上,那里绿草青青,地肥水美,是一个“打起灯笼火把都难找”的好地方。于是,我又在那里建了一个“波尔山羊”养殖场。前年养了45只,卖了3万多块钱。去年养了22只,卖了12000多块现钱。目前,圈里还有8只母羊,其中3只即将生产小羊羔,其余几只也都受孕,年底我家的羊可发展到40头。
  要说现在我们家的收入嘛,不瞒你说,一年四万多块稳当。除去我两口子治病吃药的开支,供两个孩子读书的费用,一年有两万块的结余。虽不多,但也足以说明,现在我们家已告别贫困,过去那个“低保户”卿成云,已变成“种养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