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时政·综合总第123期 >2018-01-26编印

为啥别人的菌包“跑”到她家蘑菇棚去了?
本报记者 周冰娥
刊发日期:2018-01-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黄晓利(中)为村民讲解种植蘑菇相关知识。

黄晓利(中)为村民讲解种植蘑菇相关知识。


  

  黄晓利是谁?刘文彬两老口查看自家蘑菇,为什么要赶去黄晓利的蘑菇棚?老百姓相信她吗?她能真正带领村民致富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近日,记者走进玉溪镇五通村了解了其中的故事。

  “老头子,收拾完没得,该去蘑菇棚了,这两天天气好,估计我们家的蘑菇长得肯定不差。”1月16日上午8:00时许,久违的冬日暖阳温柔地洒向大地,玉溪镇五通村脱贫巩固户刘文彬和老伴儿彭中富吃完早饭,便兴冲冲赶去黄晓利的蘑菇棚里,查看自家蘑菇的长势。
  黄晓利是谁?刘文彬两老口查看自家蘑菇,为什么要赶去她的蘑菇棚?近日,记者走进玉溪镇五通村了解到其中的故事。


创业种蘑菇


  黄晓利30岁,大学毕业后曾在区公安局当过文员,2013年7月,成为一名女村官。2015年7月,黄晓利主动申请到五通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五通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但贫困的帽子却戴了多年。当时,全村3339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34户,贫困人口437人。
  “我在走村入户时发现,大伙儿致富的愿望都很强烈,但由于没技术、没知识、没门路、没本钱等条件的制约,又只能‘按兵不动’,接受现状。”黄晓利回忆道,大伙儿向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希望她能在五通村发展一项产业,然后带领他们一起干。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黄晓利觉得既然大伙儿有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想法,她得给大伙儿这份信心。2015年9月,黄晓利在五通村搭建起6座200平方米的标准双孢菇大棚,开始种植双孢菇。
  “当初选择种蘑菇,多亏了我老公的支持,蘑菇能种好,也幸亏有他。”黄晓利幸福地说,她的丈夫孙敬芳毕业于西南大学农学专业,又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当初选择种植双孢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丈夫的支持。为了种蘑菇,她与丈夫取消了婚礼,把办婚礼的5万元也拿出来,与借来的10万元凑在一起,做了创业启动资金。
  黄晓利是五通村第一个种植蘑菇的人,为了尽快掌握种植技术,她不仅请了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还积极参加各种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创业初期,黄晓利几乎每天都是4点左右起床,打理好蘑菇棚里的事情,8点多又赶到镇上上班,下午又急匆匆地赶回村里,忙起来的时候,没日没夜。黄晓利清楚地记得,2015年9月25日,她们下了第一批菌种,11月19日有了第一次收获:4两蘑菇。
  “当时我们特别高兴,蘑菇种植成不成功,不光是资金投入的事儿,最主要的是乡亲们都看着呢,这关系着他们自主创业的信心。”黄晓利说。


流转贫困户土地


  “说心里话,当初听到小黄要带领我们发展产业致富,我们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都穷了几十年的村子,要是有法子能脱贫致富,应该早就实现了。”五通村贫困户莫怀学回忆道,虽然大伙儿嘴上说不相信,但心里还是很期望小姑娘能成功,改变大家的生活。
  在大伙的期盼下,黄晓利的蘑菇种植成功了,之后的收获越来越多,从一天收获几斤,十几斤,到最后一天采摘三四百斤,这让黄晓利的干劲更足了。之后,她主动流转贫困户土地,采用与贫困户签约,吸纳贫困户以土地折资入股、保底分红模式,并承诺一年期满决算一次,土地收益起码保足租金底线,盈余按股分红。
  “我家1.9亩地全部流转给了小黄,按照土地流转折算,一年下来就有几大百,年底分红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提及黄晓利发展产业给他带来的效益,莫怀学高兴地说。
  “我没有忘记当初种植蘑菇的初心,成功后我就想带动周围的群众一起种蘑菇,免费教他们种植技术,并为其寻找销售渠道。”黄晓利说,为了让村民获得“真传”,种植蘑菇一举成功,树立创业致富的信念,她为村民开设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只要村民需要,都请技术人员为村民进行田间实操指导。
  “菌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来选,我们五通村适合种植平菇、羊肚菌等菇类。”“大棚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如今在五通村提起种植蘑菇的经验,好多村民都能说上那么一两句。
  黄晓利将种植技术教给了村民,但迟迟不见村民行动,她走访了解到,很多村民因为没本钱、害怕失败不太敢轻易尝试等原因,“按兵不动”。


免费为贫困户买菌包


  “作为五通村驻村干部,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了解到情况后,黄晓利很是着急,“我很想为大家解决菌包问题,但钱从何处来是个难题。”
  看到妻子暗暗着急,丈夫孙敬芳便向其建议:“太多了我们承受不起,要不我们先解决20户贫困户的菌包?”
  孙敬芳的建议说到了黄晓利的心坎上,这个建议也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2017年10月,黄晓利与其老公孙敬芳奔走菌类各类市场、选调品种,最终购买了4000包菌包回来。
  “种植技术大家都学习过了,不少人也在我的蘑菇棚干过,我相信大家能种植成功,喜获丰收。”黄晓利欲将这买来的菌种分给20户困难户。
  “小黄,我家的菌包能不能放在你的蘑菇棚呀?”人群中有人小声地询问道。
  “我也想放到小黄的蘑菇棚,等这茬成功了,我自己再搭建蘑菇棚,到时候扩大种植面积。”“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们可以给小黄场地费。”大伙儿都表示想将菌包放到黄晓利的蘑菇棚里。
  “如果大家真的想将菌包放到我的蘑菇棚里,我免费让大家放,但为了管理方便,我建议大家将菌包放到一起后,到时候卖的钱你们大伙儿平分,同时也希望大家一起参与菌包的管理。”黄晓利的建议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认同,于是就有了之前刘文彬老两口出发的场景。
  “从12月下旬开始采菇,第一次采了15斤,卖了36元,第二次采了29斤,卖了85元,截至目前已经采了15次了,总共卖了1238元钱。”村民莫建平翻着记账本高兴地说,如今大伙儿积极性都高,没事经常到蘑菇棚里来,预计4000包菌包能为大家带来20000元的收益,这可比以前强多了。
  “种植蘑菇投资少、见效快,我现在又有技术,等开年了,我准备搭建蘑菇棚开始种植蘑菇。”村民罗向荣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