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122期 >2018-01-25编印

今年春节,我和妈妈要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
本报记者周冰娥
刊发日期:2018-01-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唐鑫挂起了大红灯笼。

唐鑫挂起了大红灯笼。


  


  “唐鑫就住在这儿。”近日,在玉溪镇金堆社区书记莫巍的带领下,记者沿着蜿蜒的小道,穿过一栋栋房屋,来到了采访对象唐鑫的家门口。
  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红色的砖、黑色的瓦修葺的平房,或许已修了很多年头,红色已渐渐褪去,蒙上一层灰蒙蒙的东西,看上去略显几分颓败。屋檐下拉起的晾衣绳上,挂满了刚洗的衣服,还滴答滴答地滴着水。屋檐的另一边,一个装满柴火的大背篓,倾斜在地,给人感觉很有生活气息。
  “这些都是唐鑫回来干的。”见记者瞧得仔细,唐鑫的大伯唐子东一边搬来长条凳招呼大家坐下,一边介绍说,18岁的唐鑫现在上了班,但一放假他就回来照顾这个家,现在他就是当家的,担起家里所有的责任。
  2017年9月,唐鑫的父亲唐子南因大面积脑梗死住院,十几天后,因无法医治撒手人寰,还欠下医院诊疗费4.6万元,其母卜玉兰天生智弱且为聋哑人。
  “他爸爸丢下这么大一个烂摊子就走了,要不是政府领导关心,不晓得这个娃儿该咋办哦?”唐子东有些激动地拉着记者的手说。
  原来,玉溪镇党委、政府了解到唐鑫的特殊情况后,立即启动帮扶机制。通过民政救助、发动募捐等方式,为唐鑫家筹集资金1.5万元,解决了其父唐子南遗体安葬及其临时生活困难问题。如今,政府推荐唐鑫到区工业园区上班,每月工资收入2000多元。
  “上班还习惯吗?活儿难不难?会不会做?”记者向唐鑫问道。
  唐鑫似乎有些内向,很少说话,听见记者问话,腼腆地抿了抿嘴唇,然后说道:“习惯,不难,做得来。”
  “现在每月能领多少工资?”记者再问。
  “2600元左右。”隔了几秒,唐鑫才缓缓说道。
  “上几个月班了?”
  “两个月。”
  “有存钱吗?”记者笑着好奇地追问。
  “嗯。”唐鑫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略微有些小声地说:“以前家里大事小事都是爸爸操心,现在爸爸不在了,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人,我必须要成长起来,把这个担子担起来,我还有妈妈要照顾。”
  “我会好好上班,现在我存了3000多元了,我会慢慢的把家里欠的钱都还了,然后再修个新房子,我不想像他们说的那样,到时候只能把自己嫁出去。”唐鑫似乎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前几天镇上的领导给他家送来了油、米和对联,他准备赶场的时候,再为妈妈买件新衣服,顺便再办点年货,“虽然爸爸不在了,但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支持我,还为我找到了工作,今年春节,我和妈妈要过一个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新年。”
  唐鑫的语气里,满满都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希望。他告诉记者,日子会越过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