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提高销量,把营销方式做得五花八门:微信扫一扫,免费领礼品,也是当今非常盛行的一种销售手段。近日,市民李先生就“中招”了。据李先生介绍,因为贪图小便宜扫码免费领礼品,结果微信几百名好友全部都收到了他微信自动发出的“广告”。
扫码领礼品
9月1日晚,李先生带着女儿路过凉风垭人行天桥,看到两个身穿某美容店T恤的工作人员被众人围得水泄不通。打听后才得知正在举行免费送礼品的活动。步骤很简单,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轻松获得一个气球。
“扫一下微信就可以领气球,举手之劳而已,不要白不要。”于是,李先生也加入了其中。
工作人员拿出一个有二维码的手机,一边让李先生扫码,一边吩咐速度还要快,不然二维码就过期了,需要重新生成二维码。按工作人员的要求李先生很快完成了扫码,扫码以后微信显示了网站登录,李先生没有多想,就点了确定。
微信扫码完成后,李先生就拿着领到的气球离开了。没想到,不一会儿朋友圈就炸开了锅,有发来贺电的“你业务搞这么广了”,也有质疑的“你帮谁打广告”。此时,李先生完全懵了,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询问,原来是微信好友全部收到了“自己”发出的某美容店的推广广告。
不得已,李先生只能挨个向好友解释,并表示此广告和自己无关,他觉得受到了商家的欺骗。“这二维码肯定有问题!”李先生觉得,商家给的这个二维码应该是一个广告群发的链接。
不要乱扫“码”
为什么扫一个二维码就会群发广告?记者带着疑问向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了了解。
对此,有专业人士表示,此类软件多属于第三方链接,通过“门店客流裂变”,也就是通过扫描生成的二维码向自己的微信好友发送广告信息。“最安全的做法还是建议用户不要随便扫描来历不明或者不熟悉的二维码。同时,用户的手机还要安装安全软件进行防护,以免被盗取通讯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该专业人士说。
警方提醒,虽然扫码在生活中带来很多方便,但也要谨慎对待。这次李先生的行为仅仅只是在他的朋友圈群发了广告,这是万幸。不少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受害者扫描自己提供的二维码,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登录预设网站后自动下载木马病毒,导致个人信息、网银密码被窃取。市民面对扫描二维码打折优惠促销等活动信息,要提高警惕,不要见“码”就扫,应当下载通过“诚信app认证”的安全应用。尤其对需要实名注册又不了解的二维码,更不能随意扫描,不能贪小便宜吃大亏。
同时,市民一旦发现微信突然自动退出或无法登陆,要小心银行卡的钱通过微信支付被盗。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信息,以防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