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经济总第40期 >2017-09-06编印

“池塘鱼稻共生”绿色环保收益高
本报记者李云喜
刊发日期:2017-09-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池塘鱼稻共生”收获测产现场。

“池塘鱼稻共生”收获测产现场。


  

近日,记者从区农委获悉,由潼南综合试验站在梓潼街道石院子示范基地探索试验的“池塘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获得成功。
水稻和鱼双丰收
  “今年,我区在石院子示范基地探索试验‘池塘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在水面种植水稻1.3万余株,折合面积约1亩,品种为宜香优2115,同时在池塘中放养鲤鲫。日前经过技术人员测产的结果显示,亩产水稻965.6斤、亩产鲤鲫2200斤,水稻和鱼都获得了双丰收。”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池塘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使用农药、化肥及渔药,生产的水稻和鱼绿色、环保,生态价值带来的每亩新增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形成微生物循环链
  据了解,单一的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对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前者有化肥流失及农药残留的风险,后者会有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池塘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不仅给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链,鱼的排泄物还为水稻提供了养分,同时稻株上的害虫可被鱼吃掉,使水稻在不施肥、不打药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
  鱼和稻米形成了一个微生物循环链,可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同时生产出高端稻米。
  “‘池塘鱼稻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水双收、鱼米兼收,它既缓解了鱼、粮争地的矛盾,又净化了养殖水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区农委的技术人员说。
  潼南综合试验站还开展了池塘水上花卉试验,种植鸢尾、菖蒲、再力花、梭鱼草、风车草、红叶美人蕉、翠竹莉等8个品种,共7500余株,目前长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