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40期 >2017-09-06编印

污水能养鱼 污泥里淘金 环保也是生产力
——重庆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绿色发展之路
刊发日期:2017-09-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污水进行处理后还能养鱼。


本报记者郑小胜
  一个玻璃鱼缸,十几尾金鱼自在地游来游去,时而戏水追逐,时而悠然吐泡……这是记者在重庆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以下简称园区)中试车间看到的情景。俗话说“养鱼先养水”,但这鱼缸里的水可不一般,它可是名副其实的“毒水”!
  这是什么样的“毒水”?“毒水”从哪里来?这样的水又怎么能养鱼呢?
  “其实,这些水是园区电镀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这种污水往往含有有毒重金属物质。”园区总经理蒋义介绍道,“我们通过纯化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可以把水中重金属浓度降到一个很低的值,甚至远远低于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比如总铬、六价铬的浓度可以降低到0.31mg/L和0.08mg/L,养鱼当然没问题了。”
  据悉,重庆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于2014年落户于潼南区工业园区东区,专门致力于重金属污染防治,全力构建电镀污染全产业链,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的全产业链
  电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镀金、镀铜、镀银等等。汽车、手机、电脑,甚至一个水龙头、一颗钉子都需经过这道工序。据业内人士介绍,电镀行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高浪费的“三高”行业。如何解决高污染这一难题,成为电镀企业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
  “园区从源头处防治污染,构建了‘电镀清洁用水——废水处理——污泥处理’环环相扣的全产业链,实现水资源和危废物循环化、资源化利用。”蒋义自信地说道。
  园区的污泥处理厂,约有五六个足球场大,里面一袋一袋地码着如山的电镀污泥,时而裸露着的深褐色,散发出重金属气息。“其实,这些泥土中重金属含量不低,有的甚至与矿石差不多,污泥处理厂对它进行再开发、再利用,变废为宝。”蒋义说,这不是纸上谈兵,园区联合一些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及企业,组建了产学研科技平台及博士后工作站,研发了“电镀废水闭路循环装置”等25项高新技术和10款高科技环保装备,为企业提供稳定达标排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园区的展示区内,整齐摆放着磷酸铁、硫酸钙、碳酸锌、水泥砖等产品,包装精美,显得细腻而清爽。“这些都是电镀污泥经过环保处理后,加工形成的产品。”工作人员介绍道。

守护环保红线
  园区的污水处理中心,几十米深的水池一个连着一个,水池周围密密麻麻布满了水管。“电镀企业就是通过这些水管直接把污水排入水池中,为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我们采取高科技智慧管控,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蒋义介绍,当水管发生泄漏等情况时监测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混排水池提升泵控制箱会自动对不达标的污水进行重复处理,达标后才会打开闸门,让污水进入下一个处理环节。
  据了解,园区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能力是5000m3/d,总规模是20000m3/d,如何有效收集污水处理的信息和数据,如何及时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呢?“园区的智慧管理中心采用工业自动化、物联网感知等技术,对污水处理进行实时监测,接收并传输报警信息,还通过互联网进行延伸,我随时可以在手机上对污水处理情况进行监测。”蒋义指着手机上的监控画面说道。
  在水池旁边,记者看到一间“在线监测控制室”,但房门紧锁。“这是环保部门专用的监测室,他们将定期或不定期到这里进行抽检。一旦环保不达标,企业将面临停业等处理。”蒋义向记者释惑。
  走到污水排放口,又一次见到鱼儿在水里嬉戏,四周还安装有摄像头、水质抽检仪等设备。“摄像头一个用于公司内部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一个摄像头和抽检仪是环保部门安装的,防止企业弄虚作假,随时抽取检测并记录数据。”蒋义表示,公司内部、环保部门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采取人工、智能等各种手段,24小时全程控制,全力确保排污达标,守护环保这条不能逾越的红线。

100亿年产值
  据了解,重庆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占地面积300亩,计划投资10亿元,其中环保投入2.5亿元。目前已经建成电镀废水处理厂、危废污泥处理厂、危化品处理厂、热力厂、电镀工业清洁用水厂等环保配套设施,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以表面处理为依托的产业集群。
  “园区彻底解决了高端笔电外观件‘最后一公里’难题,为电镀企业提供稳定达标排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电镀企业当然愿意与园区合作共赢。”园区一家电镀企业负责人说道。
  目前,园区已与多家笔记本电脑、汽车配件等领域的生产企业签署了入驻协议,园区的产业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园区未来预计引入50家电镀企业入驻,实现10亿元的年产值,并带动电子信息、现代灯饰及汽车配件等关联产业实现10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蒋义表示,绿色发展才会更长远、更持久,环保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采取第三方治理污染模式,既为企业有效节约成本,又彻底解决了环保处理这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自然吸引了相关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