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38期 >2017-09-04编印

龙多山,故乡的情韵
刊发日期:2017-09-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彭树强
  在偏远的一座小山村,那里住着一户户人家,他们隔城市较远,离山很近,五公里左右的一条乡村公路,穿过九道岭就是赤水,与龙凤、檬子、龙形近邻。抬眼望就是龙多山,其山脉伟岸挺拔,崖壁陡峭,松林叠峰拔翠,一座山呈逶迤飞腾之势,宛若龙蟠。
  行走于山水龙洞和石崖下听清泉流韵,你会有足踏汉水,眼慕青山的感觉,眼前千百个村庄都是你的视野与景色,在脚踏三县之处,你会看见更远方的城市,合川、潼南、遂宁是这座山的亲戚,无论你是远方的客人,或是近水的乡音,听一路蜿蜒于山谷中的溪流潺潺之声,看村庄上空升起一抹抹炊烟,不免心驰神往,仿若身处梦幻般的仙境。
  童年时我穿着土布鞋子走亲戚家,常跟随母亲从山脚下攀上山脊,返家时和母亲再从檬子丫口求神拜佛上山。从正殿大雄宝殿的神佛一路去到千佛岩、二岩,在观音菩萨及一位位神像面前跪拜,升一柱燃香,双手合十许下一个个祈愿,那是我母亲她中年后至老来一段时光,她信仰,一直沿着这山这路走,成为这座山众多的朝圣者之一。
  如果你想于喧嚷的城市静一静,去一座山,听晨钟暮鼓,或感受人来人往的信教徒,这里是你的寺庙,它不是很高,海拔624米,集佛道合一身,它与五岳齐名,鹫峰岩下的千佛岩是历史最悠久的,乃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所凿,是重庆所有千佛岩造像保存最完整,也是建凿时间最早的佛像建凿。其岩上有千佛,有千手观世音菩萨,她那一千只手就像结满万千菩堤,慈悲救过千万颗苦难者的灵魂,信仰者信奉佛教,道法自然去普渡众生,救苦救难已成为世代千年的赞誉美词,让千千万万颗朝圣者的心灵在路上!
  你信神求佛,每月的初一、十五,是朝香拜福的传统最佳日,每年的三月三与春节除夕,从山脚到山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如潮流般涌动,年老年少的都和于时风,信男信女肩膀上扛着架香、锣鼓声、鞭炮声,庙堂的僧人双手合十口念阿米托福!
  伫立于二岩的千年石刻与佛前,会庄重肃穆而敬,那石凿的文字及佛像,经历一圈圈流走的年轮和千年风雨,仍有历史的印记,令无数游者朝拜的人匍匐在脚下。下山去,在半山腰的一块石头也经过了千年风沙尘土,如今已被泥土掩身,但仍一头向天,脚踩大地,去抛开它身上的泥土,仍可以看见苏东坡的题咏:
  “林僻鸟常惊,境闲人不清;更登孤绝处,要看万山平。”
  进一扇佛门,入一片圣境,想人这一生,我们会在匆匆的时光中错失多少的事物、景色,许多的城市,许多的人,但你不会错失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叶一花。这山这水这人万万千千,这里的佛道,具不完记载‘’兴于隋,盛于唐,存摩崖造像76龛,1742尊,“碑林”题记82块‘’,山中有飞仙石的传说,双龙洞的由来,有冯盖罗结庐而居,全家十七口人成功飞升仙去,有武则天钦赐的放生池及赤水县城遗址,有巴蜀的战争一块巨石落下而免遭生灵涂炭,虽然这些已成为一段历史,却构成了一座山的佛法道及神韵!
  此山是山,此仙是仙!此崖,是崖无崖!故乡的情韵,仿佛他们一直从未走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