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全(前)给工人们示范柠檬田间管理技术。
牛儿低头吃草,白鹭展翅高飞,一派美景让人不忍离去。
一水绕村,如今的龙滩村迎来了飞速发展。
记者陈靖实习记者杨潇
一汪清可见底的溪水,成为两岸农业发展的基础。
8月25日,天气荫凉。
午饭后不久,65岁的米祥玉便和邻居们相约,拿着工具到地里干农活。
“自从油牡丹基地落到我们村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变化,日子也越过越好了。”作为建卡贫困户家庭的一员,米祥玉虽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但她和许多农村老人一样,依然选择参加劳动,为年轻人减轻负担。
这份干劲,也来源于油牡丹项目业主——双艺农业公司与农户“捆绑”发展的策略。
“农户土地流转和地里干活,可获得租金和劳务费。通过‘劳务返包’,可以实现常态化土地管理收入。油牡丹有了收成,超过标准产量的部分,还可以四六分成。”龙滩村支部书记吕信林介绍。
产园承包5亩地租金2600多元
鹭鸶溪流入古溪镇境内,先后经过玉家、龙滩、华佗等村。沿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发展规模化种植的绝佳地块。
米祥玉家世世代代住在溪边。
前几年,儿媳妇嫌弃家境平寒,抛下两个女儿一去不返,至今杳无音信,被评为建卡贫困户。少了家庭的支柱,经济状况也难以改善,米祥玉只身一人在家照顾孙女,儿子一人微薄的打工收入支撑全家生活。
“前年,村里的干部来家里说,有老板愿意来村里投资,让我们尽力支持。”米祥玉说,从2015年开始,她家5亩多几近荒芜的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依据当年稻谷市场价)流传后,每年按时领取土地租金。
“去年就领了土地款2600多元。”米祥玉说,有了这笔收入,大孙女这学期读高中的费用“有了点底”。
据了解,村两委在协助土地流转方面,向企业提出优先满足贫困户的需要。双艺农业也积极支持,全村89户贫困户(包括建卡贫困户)中,有41户土地进行了流转。随着今明两年搞草莓、西瓜和龙虾种养大户的陆续落地,剩余的48户贫困户土地也将得到流转。
劳务返包产量超出可利润分成
油牡丹、柠檬、中华福桃等都是多年生作物,前期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后期产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高低。
传统意义上,企业主是老板,农民是工人,两者只存在单纯的雇佣关系。“怎么样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效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一直是我们在着力思考的问题。”双艺农业负责人李金全称。
通过大量深入调研和思考,他们认为,把企业的发展与农民利益有效衔接在一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劳务返包”这一创新性管理方式由此诞生。
就拿米祥玉一家来说,她和邻居一起报名参加“劳务返包”,根据个人意愿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临近的基地里拿到了20亩土地的“承包权”。
原本流转到企业手中的土地,又以另一种形式“回到了农民手中”。按照事先约定,全面挂果投产后,每亩油牡丹超过3500斤产量部分,农民也企业将进行四六分成,利益共享。
“按照我们的测算,这一大片油牡丹亩均产量应该在4000斤的样子。”李金全坦陈,之所以把指标进行了“适当下调”,也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把承包的土地“当自己家的一样来服侍”。
村民高兴了,干不干活完全自己说了算,只要给管片的小组长说一声就行。企业主省事儿了,不再为如何监督管理而发愁。
“新风”劲吹农家院落今成美丽景区
9月1日,2017年的秋季学期又拉开了帷幕,在龙滩村小学就读4年级的陈星月(化名)惊喜地发现,学校又增加了一二十名小伙伴。
从2015年双艺农业落地以来,这所以前学生人数越来越少的村小学,却突然走起了“上坡路”,每学年的学生以30%左右的速度增加。
“学生增加,说明就业机会在增加,这与产业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古溪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张亚玲介绍,除去人口回流趋势加剧,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重要因素。
如今,沿着蜿蜒曲折的鹭鸶溪拾级而上,两岸广阔平整的土地,郁郁葱葱的柠檬树、桃树和油牡丹竞相映入眼帘,草地上,黄牛在埋头吃草,鹅群在沐浴着阳光,栖息的白鹭听见异响,立刻展翅高飞,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去年春季,油牡丹生长进入第二个春天,有一些花儿开放,当时就吸引了近万名游客前来观光。古溪镇政府为了方便自驾游客,还专门修建了停车场,安放了临时厕所,但沿河的道路还是一段时间严重堵车。
“这说明了游客对这个地方是向往的,是具有潜在旅游观光价值的。”古溪镇党委书记邓元洪介绍,镇里正在编制规划,明年将新增一些有了设施,如垂钓台、滑索、牡丹迷宫、露营和婚纱基地等,满足游客需要。
在餐饮住宿方面,镇里计划修建体验式厨房解决吃的问题,通过民宿的方式,解决部分游客住的问题。
“村里也号召大家爱清洁、讲卫生,改变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米祥玉笑称,两个孙女儿渐渐长大,也“经常督促奶奶要怎么做”。潼南日报记者推开她家厨房,确实餐具摆放整齐,案板案台干净整洁,“比得上一些城市里面的厨房了”,围观的村民们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