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54期 >2017-09-27编印

血性与精神
——潼南三块石水电站修建诗记
刊发日期:2017-09-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黄化斌

1
我儿时的手掌,那时还只能握住三块小石子
在上学的路上,打水漂

只看到父母在如豆的油灯下,搬起三块大石头
在土坯房里撑起锅灶,解决一家老小的温饱

不知道外面,还有被称为三块石的更大的石头
会被几万人敲打出火星,把家乡点亮

不知道父辈们,能在那些石块上
创造出感天动地的传奇故事,被称颂传扬

2
我们没有看到那三块石头,但不会怀疑
那三块石头,是不是石头

我们的父辈,曾经用骨头去比了
只有他们才知道,那三块石头的硬度

我们的父辈,曾经用肩膀去扛了
只有他们才知道,那三块石头的重量

也只有他们才知道,那些石块
何时压在他们的肩膀,何时压在他们的心上

3
我们不知道为了引渡一条大江,在几十里的长堤
充填了多少块石头,多少座大山

几百万立方米的石头,有多少铁锤钢钎和人员
一点一点地去抠,一块一块地去搬

在几十里的长堤,有多少十多吨重的大石滚
一段一段的去压,一层一层的去碾

我们只知道,在传承“红旗渠精神”的长堤上
有两百多位民工牺牲、致残

4
那时人们远远望去,几万人
就像几万只小小的蚂蚁,个个都有啃硬骨头的精神

肩上扛起的石块,更像蚂蚁举起的米粒
每个瘦小的身躯里,都蕴含着比牛还大的干劲

有时人身上的肉嵌着石块,在艰难地前行
有时石块啃着人身上的肉,流下一路血印

在大坝上人们分不清,是一个个人在移动
还是一块块石头在移动,展现出一幅十分悲壮的场景

5
在那里,干群平等
天天与石头打交道,身上的骨头都变得非常坚硬

他们在千斤重担面前,挺起自己的脊梁
个个都变得铁骨铮铮,谁都没有患过什么软骨病

他们尽管面黄肌瘦,甩着几十斤重的铁锤
在悬崖边取石,都能站稳自己的脚跟

在不拿报酬,只计工分的群众中
也同样能站稳,自己的脚跟

6
在那里,分不清男女
是女人也会变成男人,变成花木兰和穆桂英

但她们随父随夫,不是去操戈跃马
驰骋疆场,而是去当一名石匠

她们举起的铁锤,重重地落在钢钎上
再坚硬紧闭的石头,都会开口溅浆

就连寂静多年的山谷,也会闻风而动
为她们,把战鼓擂响

7
在那里,虽然没有枪林弹雨
却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人民战争

那时只要一个号召,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
被编排进冲锋陷阵的班排、连营

他们勒紧裤带,在涪江下游排兵布阵三十里
摆成了一条长蛇阵,摆脱过无数困境

他们经常会打歼灭战,但歼灭的不是一个个敌人
而是一个个山头,一项项工程

8
在那里,没有官场、商场、情场
没有总是行色匆匆,用衣尖角去扇群众的人

用自己奔走的惯性,把舅子老表带上一级级台阶
把存款的数字,带到成千上万的人

即使有一堆流油的肉票摆在桌面,也没有异味
非常干净,没有“老虎”和“苍蝇”

有的只有群众,对带起铺盖、咸菜
到工地上去同呼吸共命运的干部,发出欢迎的掌声

9
在那里,没有设计院、博士、研究生
甚至没有专业从事工程测量、施工、质检的人

可在那里,却不缺少巴杆吊装法
土法抽模设计水轮机页片的,许多创造和发明

工地上一位叫邓师傅的人,就自己买回钢板
设计制造出一道道闸门,阻挡了一条大江的奔腾

但他没有拿到奖金,也没有被破格评定职称
到至今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本名,只知道他叫邓闸门

10沿途的村民,尽管一直用粗粮裹腹充饥
可每个人都长有一颗,很好的良心

他们就像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的父亲
把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的母亲

他们把不少风餐露宿的建设大军,迎进了家门
个个都成为了,支前的模范和功臣

他们吃穿不分彼此,住宿不收分文
承担起了一个政府,当时也无力承担的责任

11
城里的居民,当时都住在木板平房
家里常常被黑色笼罩,照明只靠月亮

街道上立有电桩,却常常看不见电桩
时常会有人,与电桩相互碰撞

为了支援建设,不知有多少日子没有打开灯光
只有自己的眼睛在发光,只有心里明亮

他们把所有省下的电力,都输送到了建设的工地上
让几万建设大军,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

12
在那不是战场,胜似战场的工地上
虽然没有人与人的肉搏,却有战天斗地的较量

有不少排炮手,被突然爆炸的哑炮
炸得血肉横飞,让人流泪悲伤

有不少压路工,被无法控制的大石滚
碾压在大坝上,提起来就只剩下一套衣裳

那时人们还不知道,什么叫物质、精神奖
即便是九死一生不下火线,也只能领到一纸奖状

13
那些石块,被沾了血腥之后
就像有了人的灵性,有了攀爬的精神

就像受伤的士兵,在大坝上缓慢地匍匐前进
在身后,留下一条三十多里河渠的印痕

那条河渠,就像一条坚韧的长绳
把一条叫涪江的雄狮,拉进了电厂的闸门

因为它的冲撞,带动了发电机的叶轮
向我们输送了,光和热能

14
一条灵动的河渠,虽然不能
与红旗渠齐名,却有它那么聪明

为了巧妙地利用地形,知道何时应该曲直
何时应该平静,何时应该奔腾

为了增加一种,冲淤和自我净化的功能
在身上开了几道,冲沙通航的闸门

它从容镇定,在它的流程
遇山洪和泥石流,也不会发生“中阻梗”

15
一条聪明的河渠,无论对方的坡度再低再陡
都会想方设法与两岸沟通,与民间交流

从头到尾,我们都看到它引导着
一座座人行天桥,穿越两岸的码头

它千方百计解决了,两岸对话的麻烦
它亲力亲为解决了,隔河千里的忧愁

几十年来,为了造福两岸人民
推动两岸的繁荣,它一刻也没有停留

16 一条经常泛滥,难以掌控驯服的江河
被引渡之后江水就变成了渠水,温顺了许多

再也不会浊浪滔天横冲直撞,蛮不讲理地
借机向两岸进行扩张,并疯狂地掠夺

它在规范的渠道里,顺着至自向东的流向
纪律严明地经过,两岸散布的村落

它担负着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的使命
几十年来没有推脱,没有退缩

17
人生有许多犯浑的时候,如果你能把这一条河渠
当成一位良师,它就会教你变得非常清醒

你只需要到河渠边去坐一坐,就会变得
像渠水一样清澈,像河渠一样宁静

人生要走很长的路程,如果你能把这一条河渠
当成引路的一条航线,就不怕一路的迷途与艰辛

你只需要到河渠的长堤上去走一走,走久了
就会走过人生的无数曲折,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18
也许一生,我们都看不到那样的三块石头
但能够听到,关于三块石的传奇

也许一生,我们都寻找不到那样的三块石头
但能够看到,已经凝聚的“三块石精神”

到至今,在几十里的堤坝上
还回响着几万建设大军,敲打石头的锤声

到至今,在千家万户都还能看到
几万建设大军,在石头上敲打出的火星

19
人生有三块石头,就够了
在深陷困境的时候,可以摸着它过河

人生有三块石头,就足够了
在生活最低谷的时候,可以用它来垫脚

人生只要有了三块石头,哪怕在生活再不济的时候
也可以像我们的父母用它撑起锅灶,解决温饱

如果没有三块石头,有三块石头的精神就够了
哪怕全身都是硬伤,也还可以铺路磨刀

20
我们如今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几万建设大军
沉淀在河渠的血汗和故事打捞上来,当成一件件珍品

把他们每一个人,肩膀上的石块和心上的石块
都一一卸下来,当成一块块黄金

把一座座人行天桥建成梦幻般的廊桥,让一对对
前世的有缘人轻唤着娘子官人,在廊桥现身

把奔流不息的渠水,当成人生饮用的源泉
流进我们的血脉,滋养当年潼南人的血性与精神

后 记

  在那物资极度匮乏的70年代,潼南掀起了自力更生开发水电的高潮。五六万潼南儿女风餐露宿,肩挑背磨,鏖战几年,用双手凿通全长15.2公里的河渠,筑起千里涪江第一坝,建成中国第二大人工运河,创造出潼南有史以来的人间奇迹。
  潼南三块石水电站运行发电30多年,如今虽然结束了它发电的历史,但三块石人工运河始终担负着灌溉、防洪和潼南城区居民饮用水源等多方面功能。潼南三块石水电站就像一座历史的丰碑,向人们述说着潼南儿女艰苦奋斗、勤俭办电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潼南儿女用血汗凝成的“三块石精神”,正以博大的内涵,激励和鼓舞着今天的潼南儿女自强不息、疾蹄奋进、图变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