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年(1876年),美国牧师谷良想到遂宁县传播耶稣教,就请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陪同。恰好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任四川总督,接到消息后,为了沿途更好地安排,于是他也一道前往遂宁县。
李鸿章对洋人极为依赖,当朝廷镇压太平天国失败时,他从外国请来洋枪队,把起义军打败,从此他官运亨通。而哥哥李瀚章和他相反,对洋人没好感,一路上,美国牧师滔滔不绝的吹嘘,让李瀚章更加不满。
路过潼南大佛寺,李瀚章故意提及曾国藩和左宗棠在寺庙题有楹联,让李鸿章措手不及。他陪洋人不便进寺庙,但曾国藩却是他的恩师,若是顺路不去瞻看他作品,也是大不敬。左思右想后,他还是带洋人进寺庙参观。
李瀚章却暗自偷笑,他就是想让洋人去大佛寺感受一下,佛教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给他一个下马威。
进入庙门,大家陡然感到呼吸净洁新鲜,沁人肺腑。来到山门外,他们也欣赏到曾国藩和左宗棠题刻的楹联,身为名家的李鸿章兄弟自然赞不绝口。
当一行人步入殿内,只见依崖而凿一尊八丈高的释迦牟尼佛坐像,头饰螺髻,方面大耳,慈眉祥目、赤足端坐,周身贴金,光彩熠熠,气势尤为雄伟。李瀚章不由赞道:“潼南金佛,果然名不虚传!”而美国牧师面色也为之动容。
在住持和尚的陪同下,李鸿章兄弟又来到大佛洞,看到潼川知府张松孙《题大佛洞石磴琴声》的诗句,其中最末两句是:捧日参天势可到,扪参历井情疑真。李鸿章对“捧日参天”难解其意,住持和尚却指着岩顶的大黄葛树说道:“你看太阳照耀在这参天古树的上空,不正是捧日吗?”
李鸿章闻言却摇头说:“张松孙题写的或另有深意,我的看法是他借以咏志,希望自己成为国家之栋梁,忠心辅佐皇上,造福天下苍生。”
住持和尚无言以对,话锋一转:“你看这岩下,还有石磴琴声、顶天佛字、海潮音、合掌峰等诸多名胜古迹,不如我们去那里看看。”就这样,在住持和尚的陪同下,大家又领略了大佛寺的其他胜景。
游览完毕后,住持和尚借机索要墨宝,李瀚章此时胸有成竹,接过狼毫就奋笔疾书,片刻后,一幅楹联已跃然纸上,住持和尚忍不住念道:“地辟云开、灵鹫轩昂江上月。水流花放、丹台活泼性中天。”
大家此时纷纷鼓掌叫好,连李鸿章也面露异色,自己的才华在兄弟中都是一枝独秀,没想到大哥居然写出如此好的对联来,看来他是有心与曾国藩、左宗棠的楹联一较长短。
当住持和尚又邀请李鸿章题词时,他顿时面露难色:自己一时间也难以想出好的对联来超越大哥,何况还有恩师曾国藩的楹联刻在大门两侧。
他本待委婉拒绝,但感觉又不妥,情急之下灵光一闪,想起“捧日参天”这段诗句,于是也拿起狼毫,在纸上写下:“参天捧日”四个大字来。
大家看到后,不但纷纷鼓掌叫好,还暗自称奇:原来他把“参天”两字改写在“捧日”前面,这样一来,诗句就更加气势恢弘,也抒发他雄大的政治抱负。
当李鸿章兄弟离开后,住持和尚极为兴奋,今天居然能获得两位名家的墨宝,他爱不释手,急忙安排工匠,把李鸿章的题词凿于大佛洞的岩壁,而李瀚章的楹联,就刻在大佛寺正殿内的木柱上。
李鸿章兄弟的墨宝不但保留至今,而且也还成为大佛寺重要的古迹,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来观赏和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