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50期 >2017-09-21编印

磨砺人生的“马掌铁”
复兴河
刊发日期:2017-09-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1926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四川早期党组织的创建人和卓越领导人杨闇公,策划和领导了由他任军委书记,朱德、刘伯承等任军委委员的我党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泸顺起义。起义失败后,1927年杨闇公不幸被捕,面对刑讯利诱,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被穷凶极恶的敌人“割舌、断手、剜目”,身中三弹壮烈牺牲,用年仅29岁的青春热血,践行了他立下的“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铮铮誓言。先烈留下的豪言壮语,于今于世,仍然振聋发聩,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掌铁虽然轻巧,但材质是铁,十分耐磨,它与钉头一起,一步一步坚实地踩踏在大地上。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铸成的”,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应该坚定地磨砺人生的“马掌铁”。
  经得起“磨”。“文革”初期,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被打成走资派,众人避而远之,到京没人敢接待。朱总司令知道后,派秘书把他接到家中,拿出在滇军时珍藏下来的一坛老窖酒,盛情款待。席间,江对自己的境遇大惑不解,十分痛苦。给江渭清斟满酒,朱老总微笑着说:“这一点风雨算什么呀,我们就应该像一坛酒,像一坛好酒。比如这坛陈酿吧,如果它不是一坛酒,而是一坛水,放了几十年,那还能喝吗?早就变味了。可是一坛酒放的时间越长,越醇厚……你不是一坛水,而是一坛酒。”听闻此言,江含泪点头,顿觉云开雾散。像马掌铁一样经得起“磨”,根本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磨炼出铁的信仰、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担当,真正是“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甘愿受“磨”。著名劳动模范时传祥为了干好掏粪工作,没有节假日,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尽。茅坑里掉进了砖头瓦块,他就弯下腰去,用手一块一块地捡出来。时传祥说:“我已经干了三十年的掏粪工,只要党需要,我还要再干它三十年、六十年!党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在时传祥的脑海里,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杨尚昆自1945年10月接替李富春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在中办主任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二十载。谈及中办的工作,杨尚昆说:“打麻将不是有一张可以当作任意一种牌使用的‘听用’吗?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也是‘听用’,党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像马掌铁一样甘愿受“磨”,核心是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一切交给党安排,自觉自愿、巴心巴肠、一生一世给党和人民“做牛做马”,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磨”灭方休。“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是老百姓颂扬老书记的民谣。杨善洲则说,“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帮着老百姓办,共产党人的身份永不退休!”按北京时间起床,按伦敦时间睡觉,黄大年教授归国七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候甚至通宵未歇,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像马掌铁一样“磨”灭方休,那就要“一息尚存,从吾所好”,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正如牛玉儒所言,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
  习总书记说,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杨闇公烈士离开我们已整整90周年,但他“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奋斗精神不死。踏着先辈先烈们的闪光足迹,做一块实实在在的“马掌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本分、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