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龙开办的农家乐。
在潼南崇龛镇白沙村著名的“花街”附近,清秀的田园静静地围绕着一座四合院,大红的灯笼悬挂在房屋四周,干净整洁的庭院里,七八个人围坐在老四方桌前,喝茶聊天、下棋玩牌……这里,就是缘相源乡村酒店。
酒店的厨房里,一个穿着白色大褂的小伙子,正麻利地摆弄着锅碗瓢盆,用心为客人烹煮家乡美食。小伙子叫黎龙,今年33岁,是这家乡村酒店的CEO,也是土生土长的崇龛人。别瞧他年轻,他可是当地出了名的“生意人”,短短9年时间,他从“一穷二白”变身“百万富翁”。
起步:四张桌子创业
2008年潼南区崇龛镇第一届菜花节举办,在成都打工的黎龙邀约几个好友回来耍,一路上大家看看菜花,吹吹龙门阵,兴致很高。可到饭点的时候,他们走遍大半个景区也没看到一家像样的餐馆。
“景区沿线倒是有几家临时搭建起的小吃摊,以凉粉、凉面为主,条件简陋,味道一般。”黎龙回忆道,尽管如此,小吃摊也是宾朋满座。也有不少游客跑到附近村民家里,花100来块买只土鸡请村民加工,或直接付钱让村民自行安排饭菜。
“虽然味道很一般,但因其可选项不多,无论是小吃摊还是附近的农户都有不错的生意。”黎龙仔细观察了一番,暗暗想道,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游客都能接受,如果能开一家农家乐,把环境搞好点,菜品整齐点,味道整巴适点,应该差不了。
黎龙的父亲是一名资深乡村厨师,村里的红白喜事一般都请他过去办厨,厨艺在当地颇有名望。黎龙师从于父,厨艺也不在话下,尤其擅长做极具特色的“乡村饭”。
2009年第二届菜花节举办前期,黎龙早早辞职回到崇龛镇,花了6000元,在菜花景区租了个门面,买了四张大圆桌和50条板凳,正式开始吃“旅游饭”。
“除去所有成本我还净赚了2000多元。”“开门红”让黎龙尝到了吃“旅游饭”的甜头。
随后,他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拓展市场。2010年第三届菜花节,他将农家乐开到了景区正中间,游客更集中,生意更火爆,“成绩”也翻了好几番,纯利润近3万元。2011年第四届菜花节,黎龙与旅行社合作,顾客源源不断,纯利润高达8万多元,2012年更是达到了18万元。
升级:从四合院到酒店
“2012年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在景区涌现,竞争压力骤然上升,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得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黎龙说,前四届菜花节他累积了一定的资金,2012年菜花节一结束,按照民俗风格,在菜花景区正中间,他开始动工修建了由六间房围成的四合院。
“预定电话接到手软,整个菜花节期间,从早上到晚上我都在不停地做饭。”黎龙分享道,很累但同时也很满足,特别是听到游客肯定和赞美的话时,觉得很乐呵。2013年第六届菜花节,他挣了36万元。
“请问你这儿可以住宿吗?”“菜花美,景区也有看头,挺好耍的,就是没有住的地儿,麻烦得很,要是景区周围有住的地方就好了。”菜花节期间,黎龙经常听到类似的话语。
“我想再修个酒店。”家人都很支持黎龙的决定,黎龙告诉记者,他之前参加了很多镇政府组织的各种考察、培训活动,深知设施配套完善的重要性,他不怕失败,“大不了,跌倒了爬起来就是。”
2014年第七届菜花节,黎龙的酒店正式投入使用。“菜花节期间每天爆满。”黎龙乐呵呵地说,酒店集住宿、餐饮、娱乐、会议服务等项目为一体,WIFI、热水、空调等一应俱全,可一次性容纳60人住宿。“这一年餐饮、住宿双管齐下,纯收益在70万元左右,这种状态持续至今。”
“如今,周末都有不少人从重庆、遂宁等地过来耍,有不少回头客。”黎龙介绍说,很多家长带着娃儿过来耍,称赞我们这里风景好、吃得好、耍得好、住得好,很喜欢过来。
转型:进军养殖业
“每年菜花节一过,我就闲了下来,我就在想能不能找点其它事做。”2014年黎龙将想法告诉了家人,“你做的饭菜那些大城市来的游客都赞不绝口,要不我们做坝坝宴?”家人提议道。
因为厨艺精湛,村里的红白喜事都喜欢请他去办席。“我做坝坝宴采取‘包办’,对方点都不用操心。”黎龙介绍说,食材、餐具、桌子、锅灶等顾客都不需要准备,我们自带。这种办席方式,在当时是全镇上的“独一份”,非常受欢迎,黎龙还带了几个徒弟出来。
干了一年之后,黎龙又有了想法。“就算做坝坝宴,一年也有很多时间是闲起的。”黎龙说,通过网上查资料、走访调查、学习,2015年他流转土地185亩,搞起稻虾养殖和精养大闸蟹。
“2015年养了100亩稻田虾,结果血本无归,亏了20来万。”黎龙之前在上海崇明岛拜师学艺学了养蟹技术,他以为养蟹和养虾技术一样,结果100亩虾子到捕捞的时候,一只都没有,“值得安慰的是,大闸蟹养得非常成功。”
稻田虾的失败并没有让他停下脚步,他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得知湖北、黔江一带非常擅长养稻田虾,便立即前往学习,颇有一股“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劲头。
2016年,黎龙重振旗鼓,养了60亩稻田虾。“这次没有失败,开了个好头,一亩净赚了1000多元。”黎龙介绍说,今年稻田养虾技术成熟,迎来了丰收年,亩产净收益在5000元左右。
引领:负责教村民养殖技术
黎龙的成功,村里人看在眼里,不少人“摩拳擦掌”想要跟他学习养殖技术,赖长春便是其中之一。
“龙哥,我能不能跟你学习一下养殖技术?我正式拜师。”“想学就来,我免费教。”2016年下半年,赖长春常常出现在黎龙身旁,学习养蟹、养虾技术。
2017年赖长春流转土地70余亩,开始养虾,今年的虾已全部售完。“收益不错,今年每亩净赚了800来元,第一年能有这样的收获我很满足了。”赖长春说,他之前赶场日在镇上跑车拉客,平时在家务农,一年挣不了多少钱,如今跟着黎龙学养虾、养蟹,他非常有干劲,“感谢黎龙免费教我养殖技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你是不是傻,你把挣钱的手艺都教给‘徒弟’,岂不是要饿死你这个师傅?”不少人又发出这样的疑问。“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致富才是富。”黎龙这样回答。
如今,黎龙带动白沙村10余户村民养殖虾、蟹,总面积近1000余亩,有效助农增收。今年又有四五家人跟黎龙打招呼,表示想跟他学习养殖技术。“只要想学,我一定教。”
“虾子不愁销,只管养!”白沙村村民胡晓华也跟着养了60亩虾,他感激地说,黎龙不仅免费教他们技术,还帮他们销售,而且通过他的渠道售卖每斤还能高出市场价2-3元,特别划算,真的是太感谢他了。
前段时间,黎龙还成立了一个“全区小龙虾养殖微信群”,全区30来户养虾大户几乎全在里面。“群里养虾的,哪里有小龙虾要出售,就在群里‘吼’一声,我开起车子就沿线收回来。当天陆续收起,第二天一早就货运出去了。反正市场供不应求,越多越好。”黎龙说。
如今的黎龙,菜花节期间就吃“旅游饭”,平时就做坝坝宴,带着村民搞养殖,他的生意越做越宽,越做越活,成为大伙儿佩服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