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经济总第46期 >2017-09-15编印

梨树村:幸福花开贫困村
本报记者 熊潋
刊发日期:2017-09-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王志杰到梨树村指导脱贫。

王志杰到梨树村指导脱贫。

梨树村新修的人行便道。

梨树村新修的人行便道。

  村民在村里土地流转后的花椒基地里务工。

  村民在村里土地流转后的花椒基地里务工。


  

“这两年,我们村变化真大,小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家家吃上了干净自来水,贫困群众住上了新房,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9月12日,记者深入桂林街道梨树村,采访脱贫工作带来的变化,村民张大爷的幸福像花儿一样开在脸上。
  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信息滞后……过去多年,该村一直是全区出了名的特困山村之一。
  2014年,梨树村出现了重大转机。也就是在这一年,梨树村被定为国家贫困村。接下来3年多的时间里,在区委、区政府,区扶贫办、国土局、交委、桂林街道等大力帮扶下,梨树村的变化一天一个样儿。

梨树村的新变化

  初秋,记者走进桂林街道贫困村梨树村,但见山间田野,远望是苍翠碧绿,近看是欣喜感慨,山村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该村新硬化不久的乡村公路上,村民李宏毅用农用三轮车满载一车包谷到城区去卖,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修好这条路,是大家多年的心愿。过去的土公路,路上坑洼不平,一到雨天还满是稀泥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搬运农产品都是肩挑背磨的。现在把路修好了,赶个场、买卖点农产品、修房造屋什么的也都方便了,基本上都是农用车、货车、小车等载人载物,在公路上跑来跑去。”
  村道旁,村民潘定和正在家里忙着掰包谷籽。村支书李浩禾介绍说:“老潘这次确实让我‘刮目相看’,本来他是个吃不得半点亏的人,这次修路要占他家一间房子,结果他居然很痛快地答应了,及时请人来帮忙拆瓦拆房。”
  潘定和插话道:“政府帮我们修路,是为我们造福,我们全家当然要支持噻。”
  “的确是大好事,路修通了,才能发展产业。”李浩禾说,该村是国家级贫困村,长期以来交通滞后,2000多名村民出行,只能靠一条土公路和两条羊肠小道,很不方便。现在,该村已修建水泥路2.5公里、泥结碎石路12.5公里,还有人行便道13.5公里,实现了社社通达、户户通路,让村民的农产品卖得出去,产业引得进来。
  当天,在村便民服务中心,村副主任、综合专干黄元仕正组织村民发放土地租金及村民务工费。
  黄元仕说,维多绿农业旅游开发公司在该村流转了土地2000余亩,种植花椒、瓜蒌、栀子及山地蔬菜,以后村民不但有了土地流转租金,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挣钱。
  打通交通“瓶颈”,也引进大户发展产业,近年来,梨树村这个曾经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正在发生着大变化。
  但记者感受变化最大的,还是这里的村民们。
  贫困户黄道银年纪50来岁,夫妻俩身体不太好,都是“药罐罐”;平时只种了几分地,养了点鸡、鸭,靠低保金勉强维持生活。但如今在黄元仕的鼓励下,开始在村里的企业打短工,领养的女儿在外务工,妻子在家洗衣煮饭,一家人月收入也有3000余元。
  “以前心情低落,觉得穷就穷嘛,反正过一天算一天。”黄道银感叹道,“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在想法子、找路子;我也坐不住了,觉得黄元仕说得对,人穷志不能穷,要是不想办法,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穷一辈子,那是真没出息!所以我也要争一口气,找个出路,斩断这‘穷根’,也过上舒心的好日子!”
  梨树村真的变了,相信未来,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领导关怀

  “村里贫困户动态识别得怎么样?”“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有哪些?”“‘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做得怎么样?”“区里巩固脱贫成果‘30条’具体落实措施是哪些?”8月10日,在桂林街道梨树村便民服务中心,一见到驻村第一书记李杰,区长王志杰就连问几个问题,详细核查第一书记对政策的知晓掌握和各项脱贫举措的落实情况。
  随后,王志杰随机走进已脱贫群众黄化明、贫困户黄元气家中,对脱贫政策执行和脱贫措施落实等情况逐一进行实地检查。
  在黄化明家的院子里,王志杰对照他家的“贫困户(脱贫户)帮扶卡”,详细询问有关情况。他边与黄化明拉家常,边和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驻村干部一起,帮助黄化明家算起了今年的收入账。
  “在帮扶单位帮助下,我女儿去年考上大学,得到了5000元的助学扶贫资助;我还得到了1000元的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我用扶持资金养了50只鸡、100余只鸭,种了2亩地的经济作物。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还帮助我一家4人办理了医保。”黄化明高兴地说。王志杰鼓励他们一家要坚定信心,争取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进黄元气家,王志杰详细询问他家的基本情况。“黄元气和老伴现在70多岁,两人每月低保一共460元,已出嫁的女儿再给一点儿生活补助费,生活能够得以为继。”驻村干部汇报道。
  看到在帮扶单位的帮扶下,黄化明家已经顺利脱贫,王志杰要求,对黄元气家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争取早日跨越贫困线。他对随行人员说:“要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理念,下足‘绣花’功夫,做精做细做实精准文章,以脱贫攻坚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在梨树村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王区长数次来到梨树村,不辞辛苦,亲临现场,了解脱贫情况,安排部署硬化公路、修产业便道、发展花椒产业、山坪塘整治、土地整治等一系列扶贫工作,亲自慰问贫困户,极大增强了贫困村民脱贫的信心。”梨树村扶贫第一书记李杰如是说。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曾荣,也常到梨树村开展扶贫工作,他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对口帮扶单位要整合涉农资金,加强梨树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金融机构对梨树村要积极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开通绿色通道,破解贫困群众贷款难题,让贫困群众“贷得上”“用得起”,激发贫困农户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拥护。

未来发展

  当天,记者在梨树村的一个小山坡上看到,漫山遍野新栽种的花椒树,每棵都枝繁叶茂,长势喜人。果农们正在地里松土、除草,一派繁忙景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夯实基础,为梨树村产业发展做好铺垫。”李杰介绍,我们要争取项目资金,硬化村道、社道泥结碎石路15公里,并对1、2、3、4、5、6社新建产业道路共15.5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增加交通资源优势,让老板敢进来、敢留下来、敢发展;结合大石桥水库,在1、2、3、4社每个社各布局一个提灌站;要打蓄水池12口、新建山坪塘6口。
  据悉,该村将继续引进农业产业,保障贫困户持续增收。在享受扶贫政策三年不变的基础上,继续引进龙头企业,流转更多土地,通过签订用工协议,保障贫困户长效脱贫。
  “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扩大脱贫成果。”桂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军告诉记者,下一步,桂林街道将结合桂林蔬菜基地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蔬菜产业大道、人工运河和八面山桃花基地,形成乡村旅游观光游览线,大力发展农家乐,把农业和旅游有机地融合起来,届时,梨树村的村民们可以就近到“旅游区”卖农产品、到农家乐来打工等,增加收入。
  桂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管晓波介绍道,下一步,将在梨树村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将梨树村的核桃、花生、花椒、有机蔬菜等农产品销售出去,村民买电视、洗衣机等物品也更加方便。
  远望夕阳余晖掩映下的梨树村,修缮加固的农房格外美丽,1000余亩花椒树在群山环抱中更显苍翠,辛勤劳作的人们个个精神抖擞。有了脱贫的动力,有了致富的信心,相信梨树村村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愿望也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