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珍藏着一盏小马灯,那是一个学生送给我的。那盏小马灯仿佛旧时乡村所用马灯缩小改良版,省去了周围的塑料架。小马灯中间的灯体很有趣,外面是透明柱状玻璃罩,里面是美人身段般的一根白色玻璃杆拱护着荷花花蕾一样的灯泡;小马灯顶部如一座矮矮的古寺塔,只有两层,下面一层黑色的合金板上安上了一个提手,上面是镀铜的圆盖;小马灯有一个半球形镀铜底座,底座下面可放电池,底座上有一个细而短的金色腰,安有开关和引出插头。十多年了,马灯一直用得相当顺手,从没坏过。
那时,我刚开始带全校学生进行科技活动不久,我教学生做走马灯、风筝、竹蜻蜓、航模飞机,还可根据学生需要,帮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东西。一个冬天的傍晚,天渐渐黑了下来,我准备收拾一下辅导室回家,忽然看到辅导室学生作品架上有一个东西,不像是学生的手工作品,我走过去,发现原来是一盏小马灯,灯座下还压着一张折叠的纸条,打开一看,是初中那个小个子女生小密写给我的一封信,这盏小马灯是她送给我的。
她说她很想再跟着我动手做作品,只是现在她初三了,父母想让她考上重点高中,所以不准许她跟我做了。上期做的风筝她一直挂在自己的房间里,作业做累了的时候,就望一望它,感觉特别好。这个教师节祝我快乐,并送我这盏马灯,这是她在商场转了好久才看上眼的礼物。并说这盏马灯跟我特搭。她想,我会特别喜欢的。
我确实很喜欢它,它符合我的风格,简约而实在。我想起风筝做好的时候,小密特别高兴,非要我挤出一个周六陪她去放自己做的风筝。开始,我不想答应,因为我的日程排得太满,可我无法拒绝那一双明澈而充满期待的眼睛。那天在距离她家不远的小土坡上,她迎风奔跑,一会儿我们一起扎的风筝就飞到了高空中,开始还看得清是一条龙,尔后,只看到一个点了。她大声喊着我,喘息着笑着,我没想到,一个平时沉静得毫无声息的小女孩,放纵性情时竟与平时判若两人!
之后几年,每当天黑定下来,我提着这盏马灯,悄悄潜入我的杂物间,用实验来验证作品的构想。我所有的与光有关的探究,为了避免干扰,都得在暗室进行。我提着马灯,像有学生相伴在侧。记得“微量黄曲霉菌监测器”做好后,效果不理想,我反复在暗室做激发黄曲霉菌发出荧光的实验,当拧开开关看实验现象时,我很方便地关掉马灯,它让我享受了很多便捷。最后,这一项目获得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还有一些作品,也获得了省一、二、三等奖等不同的奖次。学美术的儿子曾给我画了一张素描,他捕捉到了我提着小马灯走向杂物间去做实验的神情。
有时,望着小马灯,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密,她应该参加工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