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经济总第37期 >2017-09-01编印

烹饪技艺独特,色艳、肉嫩、味美
太安鱼成群众增收致富“金钥匙”
刊发日期:2017-09-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捉鱼烹饪

捉鱼烹饪

生态鱼塘

生态鱼塘


  

美味太安鱼
本报记者李扬
  “我们做的‘太安鱼’很有特色,味道不是很辣,但富有层次感,每咀嚼一下,都有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诸味纷呈,变幻多端。”8月30日,当记者来到太安镇采访时,太安鱼烹饪技艺传承人郑长春自豪地说,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太安鱼就成为重庆一大名菜。如今,太安鱼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重庆传统手工技艺名录。
  太安鱼,俗称坨坨鱼,是重庆江湖菜中的一道名菜。潼南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太安镇是川渝交通要道,当地群众充分利用独特的山水地理条件和得天独厚的鱼类料理优势,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太安鱼”。在太安镇停车的司机们发现了这里的鱼味道鲜美自然,并且做法独特,然后口口相传,让“太安鱼”美名远扬。
  “近年来,我们结合池塘鱼苗养殖,以生态养鱼为突破口,以发展‘太安鱼’品牌为重点,延长产业链,探索鱼佐料精深加工,打造太安鱼全产业链。”太安镇党委书记刘小林介绍说,目前,全镇水产养殖面积已超过10000亩,有经营太安鱼的鱼庄100余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产值3亿多元。
太安鱼生意兴隆
  8月30日,虽然正值周三,但在太安镇迎座鱼庄,记者见到一群师傅正忙活着,有的择芹菜,有的剪海椒,有的杀鱼,有的和红海椒,有的摆碗筷……
  经理米晓东告诉记者,他们基本上每天从上午10点多钟,要忙到晚上10点多钟,要是赶上节假日,还得临时请人来帮忙。最近这段时间虽然比较热,但每天都是满座,如果没有预订,现来吃,可能就没有座位。客多的时候,停车都没位置。
  当日上午10点刚过,米晓东店里的工人们便忙碌起来,第一批客人就到了。他们大多慕名而来,为的是太安镇的招牌菜——太安鱼。
  重庆人喜欢吃麻辣的,以吃感觉、吃风味、吃麻辣为时尚。而太安鱼注重麻辣鲜香的合理搭配,既符合重庆人的追求,也迎合了大众口味,因而广受欢迎。
  煮太安鱼的师傅,他们的手艺大多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也有部分是经过正规培训的,这就使他们往往不墨守成规,从宰杀到最后出锅,都相当粗犷率性,从杀鱼到端上餐桌,30分钟就能完成。
  记者看见一桌人正吃得津津有味,便上前问道:“请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选择来这里吃太安鱼呢?味道如何?”
  一名年轻的男性食客回答说,“我们来自重庆主城,听潼南的朋友介绍说太安鱼很好吃,与众不同,所以就专程过来品尝一下。味道很好,麻辣鲜香、爽口,果然名不虚传。”另一名女性食客补充说,“我比较喜欢吃鱼,也经常吃鱼,你们这里煮的太安鱼和跟其它地方的煮法和味道截然不同,但味道很好。”
妙手天成太安鱼
  太安鱼因地得名,上世纪80年代由太安人创制。
  郑长春作为太安鱼烹饪技艺传承人,让他感到十分得意的是,太安鱼的味道,往往会让人感到似曾相识,却又弄不清路数,讲究的是信手拈来,随性洒脱。
  郑长春现场为记者演示了一遍怎样煮太安鱼,他边做边介绍:太安鱼讲究活鱼现杀,鱼必须要新鲜。胡椒、味精、豆瓣、泡菜备好,油锅烧热后,调料炒在一起,形成了一锅红亮浓郁的汤汁,它将直接决定太安鱼味道的好坏。
  “让鱼肉口感嫩滑的关键则是火候的拿捏。鲜鱼清洗切块后,加上豆粉,要先过一遍油,保持鲜嫩。炸好的鱼块,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形状,放入汤锅中煨煮也不会松散。”郑长春说,20多分钟后,撒上小葱、鱼香,一道红辣喷香的太安鱼便做成了。
  “看上去红红火火的样子,闻起来就挺香的,让我特别有食欲。”一位食客说,这个鱼确实很嫩,我筷子一夹,鱼就烂了。
  “这个鱼香辣,鱼肉很细嫩,豆粉煮熟了后,吃起来很糯很软。”另一位食客赞叹道。
  吃过太安鱼的食客,对太安鱼好评如潮。来自成都的食客卓爱国说,“这个味道真是爽惨了,鱼肉鲜嫩,一不小心就夹碎了,含进嘴里,鱼肉嫩软鲜美,让舌尖回味无穷,有入口即化的感觉。”
带动群众富起来
  太安镇因太安鱼而出名,也依靠太安鱼,打好养鱼、垂钓、品鱼三张牌,带动当地群众发展鱼产业,真正把鱼产业打造成该镇的一大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实现了业主增收,农民致富的目标。
  “我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给别人打工,不过却是种一份地挣两份钱哦!”8月30日,在太安镇滩石村的水产养殖基地,正在上班的老何一边给池塘里的鱼喂食,一边笑呵呵地说。
  老何看见记者有点疑惑,便释疑说,“我把家里的2亩地流转给村里引进来的企业,用于搞生态鱼养殖,我一年能拿到1400元租金收入,企业还请我在他们基地里干活,一天有80元的劳务收入,这不是种一份土地挣到了两份钱呀!”
  “小李,你别看我在这里给别人养鱼,我自己家另外的1亩多地修成了鱼塘,经常有人到我家的鱼塘来钓鱼,然后按斤算价钱,平均一个月也有1000多块的收入。”老何告诉记者,不光他有收入,他的爱人也在镇上一家鱼庄上班,一个月有2200元工资。
  “老何家只是太安镇发展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刘小林介绍说,近年来,我们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生态鱼养殖,已流转群众土地5000余亩,镇上100余家太安鱼鱼庄也直接解决当地1000多人就业。
  除引进企业发展生态鱼养殖外,该镇还积极鼓励当地群众养鱼。“以前我们镇里虽然也有养鱼的群众,但不是很多,这几年在政府鼓励下,我们镇上很多群众家里面都修起了鱼塘,既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给鱼庄。”太安镇河边村村民郑华说,以前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养殖,主要是担心销路,现在我们一点也不担心,鱼庄老板经常跑到村里来问哪家的鱼塘还有鱼卖,而且很多潼南城区鱼庄也是在我们这里拿鱼。
  太安鱼餐饮协会会长王刚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来太安镇吃鱼的食客大约消耗掉近100万斤鲜鱼,带动了全镇的养鱼产业和从事太安鱼的经营者、从业者,富了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