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总第17期 >2017-08-04编印

外出就餐,你做到文明了吗明了吗??
刊发日期:2017-08-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谭春兰
  近日,记者走进饭店、食堂,对我区公共场所的就餐环境、秩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人们的陋习越来越少,多数市民能自觉遵守,维护良好的就餐秩序,但在就餐中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还时有发生。
有序排队,勤俭节约成多数市民行为自觉
  7月31日12时许,记者在重百附近的一家快餐店看到,点餐台前排着长长的队伍,每个点餐台前至少有10多个人,他们按排序向服务员点着自己需要的餐饮,点餐效率很高。
  “公共场所,最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体现市民素质,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饭店就餐,不大声喧哗、不插队、按量取食……维护良好的就餐秩序。”市民刘鹏说。
  之后,记者又走访了几家单位的食堂,发现多数市民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大家都在排队打饭,没有出现插队现象。就餐完毕后,大家还会自主将餐具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在食堂出口的餐具收集箱内,这样既保证了餐厅的整洁,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我区的不少自助餐厅,都在显眼位置贴着“适量取用”、“勤拿少取、杜绝浪费”等标识,提醒顾客不要浪费。一位自助餐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宣传力度的加大,勤俭节约的观念正被潼南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较之以前,浪费的现象明显减少,人们能够根据自己需要拿取食物。
就餐时大声喧哗市民表示反感
  7月31日19时许,记者在春阳街一家小饭店内看到,一位男子和同桌的朋友兴奋地划起了拳,这些划拳口令一声比一声响亮,胜者欢呼,输者也在欢呼,一大桌子的人玩得很快乐,忘乎所以。“要不,我们换到别的桌吧!”紧邻他们的一些顾客显然不喜欢这样的氛围,急切要求换桌。
  随后的两天,记者又走访了多家饭店,发现顾客在就餐过程中大声喧哗的情况并不多,多数人都能自觉遵守就餐秩序,但有个别人在酒过三巡后,开始管不住自己的行为,在饭店内扯着嗓子吼。
  “大家凑一起吃饭就是为了联络感情,说话难免会大声点。”市民陈云说,很多人喜欢在饭桌上谈感情,随着情绪不断激动,声音自然也就高了,饭店必然会比较嘈杂。但市民周晓军却认为,自古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说法,饭桌上联络感情并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饭店是公共场所,在这里不顾及他人,大声喧哗,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就餐不文明的表现。
  “其实环境也会影响人的行为。”周晓军说,他经常在外用餐,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环境优雅安静,客人自然会轻声细语,尽量表现得绅士淑女。相反,如果环境嘈杂混乱,客人也会“随波逐流”大声喧哗。
  希望顾客能文明就餐共同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7月31日18时许,记者在位于滨江路的一家餐馆看到,前来吃饭的顾客络绎不绝,但餐馆内没有人高声喧哗。就餐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会把用过的餐巾纸随手丢进垃圾箱,但也有个别人把餐巾纸随意扔在门口或者餐厅的某个角落。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为了保持良好的就餐环境,很多饭店都在餐桌旁准备了垃圾桶,方便顾客投放垃圾,但有个别顾客还是将垃圾随手扔在地上。7月31日19时许,记者在凉风垭一家餐馆看到,两位新来的顾客落座后,打开一次性餐具,讲究地拿茶水清洗,洗完后,不等服务员反应过来,其中一位顾客便把一小杯茶水直接倒在了地上,完全忽略垃圾桶的存在。
  服务员只好拿起拖把将地拖干,她告诉记者,地砖上弄上水比较滑,有人一不小心摔倒就不好了。记者发现就餐过程中还有一些顾客用完餐巾纸习惯性随手扔到地上,再遇上点茶水,便很容易粘到过路客人的鞋上。
  “作为经营者,我们非常欢迎文明就餐的顾客。”从事多年餐饮行业的张女士说,“文明餐桌”行动需要经营者和顾客共同行动,她希望顾客能文明就餐,从细节处行动,从微小处着手,改变不文明的就餐习惯,共同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于细微处见文明!

  公共场所,最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维护良好的就餐环境,也是市民良好素质的表现,于细微处方可见文明!
  外出就餐时,不大声喧哗,着装文明,在饭桌上不吸烟,不随意丢垃圾,适量点餐……这些文明的用餐行为不仅会提升自身的用餐质量,也会给他人带来好的就餐心情。在进餐的过程中,哪怕只要有一个人,在餐桌上面表现出上面提到的种种不雅举动,比如:在餐桌边吐唾沫,甩鼻涕,随便扔垃圾……一桌子的人都会跟着难受。细节成就完美。让我们远离这种餐桌上的不文明行为,大家一起努力,从细微处做起,营造一个整洁、安静、温馨的就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