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3月底开始装修的,害怕装修陷阱,就找装修公司半包出去,自己负责买主材。”正在上城华府装修房子的陈先生说,今年装修人工费和建材价格几乎与去年持平。
眼下正值装修旺季。近年来,我区装修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装修市场越来越透明化,价格也越压越低,主要是降低了设计费用和压缩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成本。
尽管如此,记者还是要提醒市民,选择装修公司不能只看价格,图便宜,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装修产品,很可能存在被忽悠的陷阱。记者从区消协相关维权人士那里了解到,近年来,装修投诉逐渐成为消费投诉热点,为此希望市民在装修过程中擦亮眼睛。
建材“傍名牌”很泛滥
前一阵子,张女士选定了一家她认为“靠谱”的装修公司,该公司称装修所有的材料都选用知名品牌的产品。
当安装整体橱柜、衣柜、杂物柜时,张女士却发现,原以为的“老品牌”橱柜并不一样,放在她面前的橱柜比“老品牌”橱柜的商标字体中少了一横。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牌。
据江北新城一知名品牌橱柜负责人介绍,目前,橱柜等家居建材行业“傍名牌”很泛滥。手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打擦边球,即模仿著名商标,使消费者误认为是著名商标而购买;另一种则是将知名商标变商号,也就是将知名商标注册成为自己的公司商号,混淆公司名称与品牌名称,使消费者误以为知名品牌就是这家公司生产的,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质量不过关想蒙混过关
三个月前,市民吴先生因生意往来急需到广州出差,便将自己新买的房子交由一家装修公司全权负责。
然而,当他回到潼南,赶到新家查看装修进度时,却发现这家装修公司的施工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地面瓷砖贴得不平、不规则,缝隙大也就算了,竟然还贴反了,连返了两次工都还没有弄好……总之问题是一大堆。”为此吴先生要求对方再次返工,然而施工队却停工了,要求徐先生将钱结了才帮其返工,“施工还存在这么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让我怎么放心把钱交给他们,万一他们拿钱就不管了呢?”吴先生心存芥蒂。目前,双方还在协商,意见未能达成一致。
材料以次充好蒙业主
市民李先生的新房于今年3月开始动工装修,至今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正当家人收拾好准备入住时,却发现被家具店老板忽悠,将他原先花了2万多元订做的实木家具全换成了用其它材料所做的家具,如今不论是衣柜还是床都散发出浓烈的刺鼻味,即使每天开窗户通风,味道还是久久不能散去,根本无法入住。无奈下,李先生只好找家具店老板退货或者将真正的实木家具送来,但对方却回应称,想要退货可以,必须付400元的拆装费,因为这些家具都是动用劳力组装起来的。
“这家家具店是装修公司介绍给我的,买家具的时候我就和对方签好了合同,里面写明了我要的是实木家具,他却擅自改了材料,弄得我到现在都没法入住。耽误了我这么长时间也就算了,对方还竟然让我付拆装费,这明明就是他们的错,结果却想赖在我身上,这根本没有道理!”据李先生介绍,目前家具店老板态度好转,已答应9月上旬换货。
“关系好”就不用签合同
家住凉风垭片区的杨先生最近懊悔不已。他委托主要负责橱柜安装及大理石安装的公司为新家制作橱柜及一些杂物柜等。出于信任,他与这家公司并未签订装修协议。在橱柜安装好之后,该公司工人却拒绝对杂物柜喷漆。杨先生告诉记者,由于熟人介绍,当时便一次性付清款项。而到安装好橱柜后,却迟迟未喷漆。
据江北新城一墙一饰界负责人蓝欣介绍,我区很多业主都找熟人装修房子,出于双方的相互信任,一般情况下都不签合同,更多的是口头承诺。一旦装修出现质量问题或其他问题,就很难有效解决,有时会碍于面子,出了问题也不会去找施工方解决,实际上就跟没有保修期一样。因此,她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装修房子应该找专业的正规家装公司,签订装修工程合同,发现不合格的,可以依照合同维护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