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经济总第34期 >2017-08-29编印

又到一年开学季 外出求学谨防诈骗
刊发日期:2017-08-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周冰娥
  九月开学季即将到来,各大高校校园也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段,不过,这也成了大一新生被骗被盗的高发期。在此,记者采访部分高校学生、老师,整理归纳了六大针对大一新生的诈骗伎俩,提醒他们要保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一热心“师兄师姐”来帮忙
  师兄师姐迎接新生是各大高校学生会每年的固定项目,骗子利用这一特点,时常会在车站、校门口等地冒充接待人员,先是“热情”地帮忙看管行李,随后再“调虎离山”,趁机偷走行李。
  记者提醒:高校的校外迎新团队通常会统
  一着装,举本校的迎新牌,且会用本校校车集中送新生到达校区;校内迎新团会分学院举迎新牌,由学生会干事带到学院指定位置报到,新生一定要确认迎新人员的身份,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二代交学费“学长”一去不回
  骗子通常会假冒迎新人员、学长或老师,与家长、学生主动搭讪,取得信任后,以代交学费、前往银行取钱为由乘机诈骗。
  记者提醒:新生报名交费务必亲自办理,不可以将钱物交给陌生人。

骗术三路上偶遇“室友”
  缴完费,买完生活物资,就该去寝室安顿下来了。去寝室的路上,要警惕骗子冒充室友和你来个“偶遇”,帮你拎东西、带路。
  记者提醒:寝室分配情况会和录取通知书一并寄到,或者会在校内迎新系统公布,请各位新生一定提前弄清自己的室友,谨防受骗。

骗术四寝室推销花钱买的可能是假货
  开学季会有很多自称“学长”“学姐”的人,走进寝室,向你推销各类产品,他们自称物美价廉,绝对靠谱,为取得你的信任可能还会留下一个联系方式。
  记者提醒:上门推销是经常遇到的骗局,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不要轻信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附近的正规超市购买。

骗术五诈骗电话骗取卡号和密码
  有些学生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有的电话内容以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理由,骗取银行卡密码。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由,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
  记者提醒: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骗术六商家诱导新生陷入消费陷阱
  新生是校园周边商家的消费主力,经常出现各种诱导新生消费的陷阱。比如有些小型的美容院,经常会派人到街上去宣传免费试用,结果一试用商家就趁机给你推销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产品,如果你拒绝还会恶言相向。
  记者提醒:不要贪图眼前小利而进入消费陷阱,要保持消费的自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