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32期 >2017-08-25编印

助学贷款首倡“电子合同”逾千名学子感受方便快捷
刊发日期:2017-08-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一名首贷大学新生在志愿者指导下在电子手写板上签字确认。

一名首贷大学新生在志愿者指导下在电子手写板上签字确认。


  

  本报讯(记者陈靖通讯员尤超琼)“电子合同代替纸质合同,我感觉今年办贷特别方便!”重庆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张莹称,这已是她连续第三年申请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她介绍,以前不管是首贷还是续贷都要申请人输入密码,一旦忘记密码就会非常麻烦。而现在,申请人只需用自己的身份证“扫”一下就能核实申请信息,然后和办理银行业务一样在电子手写板上签合同完成续贷,很方便。
  近日,记者在位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办理点了解到,很多同学对这个新变化都很支持。“在校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就对学生资助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宣传。我家在农村,属于建卡贫困户,提前已经把资料录入进去了,也去村里盖了章。”潼南中学高中应届毕业生刘蓁蓁(化名)告诉记者,由于是首贷,按照政策,今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办理点,出示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和户口簿,就一次性顺利成功申请到8000元大学新生助学贷款,非常的方便快捷。
  区教委学生资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张莹、刘蓁蓁等带来的“方便”源于学生信用助学贷款的一场电子化办贷“革命”。作为重庆市今年41个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贷无纸化和合同电子化试点区县之一,我区从暑期伊始接到文件就开始进行紧锣密鼓地准备工作,采购手写板等必要设备,迎接广大学生朋友前来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