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早眠,今晨早起。意欲翻书、记事,整理思绪,准备辅毕,正待开工。怎料一只知了忽出,上下翻飞,聒噪不已。无奈之下,执一小册,欲赶之灭之,奈何手短墙高而不能及,几番较量之后,虽未灭之,意其自觉威胁,独自躲入柜顶而安静下来,我也自坐下做事,倒也相安。
但是,好景不长。一只小虫又怎么能抵抗得了灯光的诱惑?遂又出来躁动,无奈之下,与之斗争,数个回合之后,又恢复刚才之平静。遂想,吾也算读书之人,何必与一只小虫计较,如此也太没有定力了!便安心思考,意欲全神贯注而不受其扰。
然而,事与愿违。片刻之后,不知好歹的小虫,又开始了它的躁动!我极力控制的那颗心,就像那只抵抗不了灯光诱惑的小虫,让我鬼使神差的再一次拿起了小册子,又一次与之展开周旋!历经两次争斗下来,我的经验似乎增长了,少了与灯光直视的角度,而让我的视野更加清晰,内心也少了一份焦躁,而多了一份谋定而后动的淡定。小虫呢?通过前两次的斗争,似乎自信了不少,竟然开启了低空飞行模式,想看看下面的风景,此时的我,再没有给它第四次机会。果断出手,一拍到位,虽觉未尽全力,但是聒噪的小虫已不再“知了”,静静的躺在地板之上,一动也没有动。深受其扰的我,竟然还有一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寻思这狡滑的虫子会不会“诈死”,于是小心翼翼的撕下废纸一张,将其“尸体”捡起来,包裹好,方才真正心安。
一场争斗算是结束了,而我的内心却没有真正平静下来。观斗争之结果,虽则是我灭了虫子,看似人胜了虫?反思争斗之过程,一只小虫之干扰,就让我多番起身,虽意识到要不受其扰,终究未能自制,实则是人输给了心,是自身的修养不够、定力不足,又是虫胜了人。
试想,一个人在尘世之中,所受之诱惑,远胜于今日之小虫,吾等如何才能在纷扰俗世之中,免受其扰?世上之诱惑又岂能似今日之小虫,见一只灭一只?如此,唯有向内自省,从心出发,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构筑起“心镜”之防护林,才能体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之真意,才能臻至“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境界,才能免受“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