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兰上门开展生育状况调查。
本报记者谭春兰通讯员曾立伍
在梓潼街道李家祠社区有个干事非常认真、执著的女干部,服务育龄群众、协调邻里关系,总是不辞辛劳、乐此不疲,大家都热情的称呼她“拼命三郎”。
今年6月,重庆市组织各区县开展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何素兰所在的社区有幸成为全市抽样样本点,她成为1名现场调查员,负责调查本样本点的20名对象。
接到调查任务的当天,何素兰非常兴奋,认为自己基层情况熟、群众基础好,搞调查应该是手到擒来。
“大热天的,你到哪里去找人?全面二胎政策出来后,能生的就生,能养的才养,你去问那么多别人会理你不?各家有各家的事情,哪个还有闲心接受你的询问?”邻里人好心劝她。
“放心吧,没有我找不到的姐妹,也没有我问不到的情况!”何素兰双手握拳,犟脾气又来了。
7月12日抽样结果出来了,在某宾馆从事服务工作的罗女士被选定为调查对象。何素兰知道罗女士基本上是早出晚归,很难找到人,就将她确定为第一个调查对象,于是当天就通过电话取得联系,宣传了政策,讲明了目的,但对方称工作太繁忙没时间接受调查。
旁边的人知道后,半开玩笑说:“素兰,人家可是使了隐身术的,你恐怕很难找到她!”
“拼命三郎”没有气馁,第二天一大早就和社区工作人员来到罗女士工作的某宾馆,希望找到本人。然而左等右等,罗女士没有来,经多方打听,才知对方临时有事外出了,于是留下了“给调查对象的一封信”,委托服务员代为转告,请其配合完成调查工作,同时留下了联系方式。
7月14日,何素兰再次来到宾馆,依旧不见罗女士踪影。服务员告知已将情况转告罗女士,何素兰马上电话联系,恳请其百忙之中抽出二十分钟左右时间配合调查,但对方仍以工作繁忙为由拒绝接受调查。
何素兰开始思考,对方多次回避,应该是平时接触少,缺乏信任,必须找一个对方值得信赖的朋友牵线搭桥。经多方了解得知,罗女士所在小区的小组长与罗女士是邻居且关系很不错,于是庚即与小组长取得联系,拜托其劝说解释一下,但罗女士仍以没时间为由拒绝接受调查。
何素兰依旧没有灰心丧气,始终认为没有融化不了的石头。
7月16日,何素兰向社区书记、主任汇报情况后,得知罗女士的丈夫与石碾社区主任关系不错,马上请本社区书记与石碾社区主任取得联系,讲明事情的原委,说明调查的目的。次日早上上班后,何素兰第一时间与石碾社区主任取得联系,随后又亲自前往石碾社区请求帮助,对方当即和罗女士取得电话联系,语重心长的宣讲了政策,提出了要求,罗女士终于答应晚上七点以后抽时间配合接受调查。
当天晚上七点半左右,何素兰与罗女士进行电话沟通,约定九点在宾馆见面。晚上八点五十分,何素兰与社区工作人员提前到达宾馆等候,一直到九点半才见到罗女士。当时她仍有一些顾虑,幸亏社区其中一个工作人员与罗女士的嫂子认识,调查员通过罗女士嫂子做工作后,终于在晚上十点左右完成了调查问卷。
何素兰就是这样一个做事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的人。截止目前,她顺利完成了组织交付的调查任务,累计步行100余公里,联系群众100余人,拨打电话2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