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健康周刊总第30期 >2017-08-23编印

今日处暑 关于二十四节气——
处暑 你应该知道这些
刊发日期:2017-08-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的意义就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关于处暑的说法
  处暑时节忙收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十日忙割谷”,这些俗语都在说处暑时节庄稼熟了,该忙着收割了。处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小麦正好成熟,农民开始在田间忙着收割。
  “秋老虎”的由来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意思就是,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这段时间会比较干燥,不论是健康人还是有慢性疾病的人,都应该多补充水分,多吃“凉”的食物。
  “七月半”的习俗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民间会有庆祝中元的民俗活动,农历的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正好在处暑前后。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七月半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南方人大多会给祖辈烧些纸钱,以表祭奠。

处暑时节这些当注意
  秋乏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是人们说爱瞌睡的人的口头禅。处暑之后,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爱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所谓的“秋乏”。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人体出汗也明显减少,人的机体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得到缓解,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然而此时人们的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其实这是不同季节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秋乏现象会自然而然地消除。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增加1小时睡眠,同时要加强锻炼,养成吃早餐的好习惯,少吃油腻食品。
  脱发
  夏秋季节更替之时,毛囊因受夏季紫外线照射及高温的影响,受到一定的伤害。秋季气温有所下降,毛囊收缩加快,对营养不足或严重受伤害的毛囊会造成萎缩,长出细小头发或不长头发,造成头发越来越少,引起脱发。因此,秋季的脱发最明显的季节。要缓解脱发,一是可以调整洗发周期,中间间隔时间稍长一点。再者可以做头皮按摩,头皮上有丰富的穴位,按摩时可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有利于头发的新陈代谢,促进秀发的生长。同时应注意,头发也要防晒,初秋时节,紫外线依然还是存在的,再加上秋高气爽,空气稀薄,如果不注意做好防晒,更容易对头发造成损害。
处暑来临 养生很重要

秋燥要防
  秋天气候干燥,处暑时节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其相对湿度下降,需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注意。秋季里有一个著名的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少食辛辣、煎炒、烧烤类食品。秋季饮食一方面注意滋阴润肺,一方面注意健脾益气。防止秋燥,应及时补充水分。晚上喝一杯蜂蜜水,或吃一个梨或柿子,有助于缓解干燥。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运动不可少
  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秋季重养肺,“笑”,是养肺诸多方法中最廉效的一种。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人在笑中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且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有适当的协调作用。常开口笑不仅愉悦心情,还有益健康,我们在生活中也不妨常笑笑。

“秋冻”更健康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中医认为,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结果,到了三九严寒,真正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易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所以,秋季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刚刚转凉时,适当“秋冻”可激发人体防御机能,为应对秋冬季寒冷做足准备。一般着装以感到凉爽、不觉寒冷为准。同时,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因此“秋冻”同时要注意脐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