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1版)究竟怎样才能找到突破口?
“种植有机蔬菜,向最高端的农产品进军。”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有机蔬菜种植门槛最高,市场需求大,做的人相对较少。他的想法和当地政府部门推动潼南蔬菜由大众蔬菜向精品蔬菜转变的思路不谋而合。
在当地农委和蔬菜产业局的支持下,朴真农业公司开始尝试种植有机蔬菜。相比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是最难的,有机食品认证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点等环节的有关标准就有300余项。
有机种植对土壤、灌溉水质都有严格要求,为此朴真农业用了两年时间对土地休耕,改良土壤品质,这期间的流转和维护费用就有上百万元。
在有机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朴真农业务工的农民夏先秀说,这里种菜用的都是过去的“老套路”,不喷农药,灭虫子用手捉或者诱虫板;不用化肥,用的都是猪粪、鸡粪……尽管费时又费力,但夏先秀不得不服的是,种出来的菜味道好,价格更好。
“尽管成本高,蔬菜产量比一般菜地低40%左右,产值却是普通菜地的5倍。”郑凌云说,朴真农业每亩地产值已达到1万元以上,例如,普通番茄每亩地产1.5吨左右,每公斤售价6元,而朴真的番茄产量不到1吨,每公斤售价却达到36元至40元,还供不应求。去年,近1000亩菜地就创造了1000多万元产值。
有机食品对销售环节也有严格要求,每份蔬菜都有“身份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追溯产品产地、日期等。该公司建立了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和配送体系,目前在主城建了8家“朴真生鲜店”,在大的商超也有专柜,在全市范围内发展了1000多家会员。朴真食品还入驻了淘宝、京东,市民在网上下单,当天送达。
瞄准市民对有机食品的青睐,郑凌云又做起了“农旅融合”的生意,开办朴真农庄,建起了农业观光大棚、餐厅等,市民可在此采摘、购买、品尝有机蔬菜,了解有机蔬菜知识等。
“从无公害到绿色,从绿色到有机,‘潼南绿’蔬菜已经升级,变特色为精品。我们深切体会到,绿色发展就是真金白银啊!”潼南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潼南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基地,正着力推进“潼南绿”品牌建设。目前,已注册了“潼南绿”集体商标,累计认证“三品一标”316个,其中有机食品达到43个。力争到2020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保持在200个左右,有机食品认证50个左右,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原载于《重庆日报》8月21日1版 记者姜春勇王翔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