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维远上门看望吴庆素,了解身体状况,村民前来围观。
现场目击者指证事发地。
落水人吴庆素近照。
吴庆素丈夫感谢邹维远。
近日,梓潼街道罗家村村支部书记邹维远勇救落水妇女吴庆素的事迹,在村里口口相传,人们纷纷为这位好党员好干部点赞。
“太感谢你了,邹书记,要不是你救得及时,我老伴儿这条命就捡不回来了,你这等于是救了我们全家啊!”8月8日下午,当记者赶到罗家村,落水人吴庆素的丈夫邹维龙正紧紧握住村支书邹维远的手激动不已,声声道着感谢。左邻右舍也都赶了过来,对邹维远的救人之举赞不绝口。
吴庆素洗衣服意外落水好心邻居帮忙求救
事情还得从8月7日上午说起。当天,吴庆素刚从村里的蔬菜基地打工回来,来不及喘口气,便拖着疲惫的身子,和邻居刘芬相约一起到附近的山坪塘洗衣服。
“我只记得当时眼前一黑,就啥子都不知道了。”吴庆素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至今还后怕。原来,吴庆素家庭困难,丈夫邹维龙患有冠心病和肺气肿,已经失去劳动能力多年,靠低保维持基本生活,为了挣钱给丈夫治病,吴庆素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当天早晨5点,吴庆素就起床煮饭、喂猪,然后到基地掰包谷。上午10点多,正值烈日当头,吴庆素早已汗流浃背,累得疲惫不堪,才搓洗了一半的衣服,她便感到全身无力,头昏眼花,眼前一黑,一下子栽进了水中,扑通一声响,水泡直冒,只见两只手在水面上下抓狂,突发的情形吓坏了正在埋头洗衣服的刘芬。
“我赶紧扔下手里的衣服,伸手去抱吴庆素的腿,结果慌乱之下没有抓稳。”刘芬说,当时自己急得快哭了,她一边喊救命一边四处找长杆子递往水里,眼看落水的吴庆素在水里挣扎,人离岸边越来越远,竹竿子已经够不到了。刘芬急得扯开喉咙喊“救命啊,救命啊,有人落水了,快来人呀!”喊了半天,四周一望,仍是空无一人,正在手足无措的时候,远处一阵轰隆的摩托车声音传来,刘芬赶紧扔了竹竿,扑向路边,大喊求救。“救命啊!有人落水了,救命啊……”
邹维远闻声赶来二话不说跳水救人
上午10时10分左右,罗家村村支部书记邹维远和驻村的扶贫工作组一起看望贫困户后,独自一人骑着摩托车返回村办公室,老远就听见有人大喊“救命,救命,有人落水了……”他立即踩住刹车,循着呼救声飞奔过去。
到达堰塘边,邹维远看见一支手正在堰塘中挥舞,发出求救的另一个妇女站在水塘边上,显得惊慌失措。情况危急,邹维远来不及多想,顾不上脱下衣物和鞋子,跃入水中,以最快的速度游向落水者,此时落水者身体全部沉入水下。邹维远回忆说,现场只有他一个人会游泳,他在水中摸到吴庆素,绕到背后将其托出水面,一只手划水,一只手抱人,全力游到岸边时,岸边的两名群众与他一起将落水者抱上了岸。
落水人吴庆素此时全然昏迷,看着眼前的情形,当过医生的邹维远,立马给她做紧急救护,进行倒水处理和心肺复苏。一阵忙活后,吴庆素一阵吐水后,渐渐恢复了意识。此时,邹维远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看到吴庆素没有大碍,只是脸部、眼睛受了伤,便安排邻居送到村卫生室检查身体处理伤口。安排好一切,此时,已精疲力尽的邹维远才放心离开。
村民口口相传为身边好人点赞
“多亏了邹书记,要不是他,我这条命就没了,我这个家也就完了。”当记者见到吴庆素的时候,她脸上还带着伤,眼睛和嘴角带着很明显的淤青,左脸都肿了起来,看起来实在令人揪心,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邹书记真是好人呀!看来我们自己选的村干部没得错,他是真正把我们老百姓放在心头了的。”当时在场的目击者刘阿姨说,想起昨天的那一幕,她仍然心有余悸。她说,当时由于救人心切,邹书记手上戴的表和才买的新手机都因进水而不能使用了,大家都觉有些可惜时,邹书记却对大家说:“救人命要紧,东西有价,人命却无价,只要把人救活了,就比什么都值了。”
邹维远救人的事,一下子在罗家村传开了,村民口口相传,群众还把现场救人拍摄的画面传至朋友圈,一时间,大家都在为村里这个好人、好支书邹维远点赞。
原来,49岁的邹维远是村里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老党员,因为深得群众信任,在村里当了13年的村支书。面对大家的感谢和称赞,邹维远显得十分坦然,他说:“大家选我做村干部是对我的信任和重托,救群众于危难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其他人遇到类似情况,也会这样义无反顾去做的。”
背后的故事
二角六分钱,救人一条命
吴庆素被救起后已经不省人事了,邹维远立即采取了急救,对她进行心肺复苏后才醒过来。记者对邹书记还会做心肺复苏感到很惊讶,村民们却说,邹书记原本就是一名医生,他们全家都是从事医生这一行的。
原来,在做村支书之前,邹维远一直是一名医生,他从医近30年,为村里人治好了大大小小的病症,遇到穷人看病,多数还不收诊费。
说起邹书记做医生的事,村民吴庆兰向记者讲起了一件29年年前的故事。她说,当年,就是邹书记救了自己儿子一条命。
“当时我都三十多了才生的儿子,儿子刚满一岁那段时间,天天拉肚子,瘦得不成样子了,找了好多医生,吃了好多药都没治好。后来就去找了邹书记,在他那里拿的药,吃了两次就彻底好了,再也没拉肚子了。当时邹书记只收了两角六分药钱。现在我的儿子已经三十岁了,健健康康的”。吴庆兰一直记着邹书记对她家的帮助,她说,邹书记一向很热心,乐于帮助人,当医生这么多年,从来都是谁家有事,喊一声就到。
辗转筹资修公路
“现在我们村修成了水泥路,好走多了,以前就是烂泥巴,一下雨看都看不得,车和人都进不来。”吴小琴高兴地说道。如今走在水泥公路上,罗家村的村民都显得很自豪。
“没有邹书记,就没有现在走的这条好路。”说起修路,村民们都说几经波折,多亏了邹书记跑东跑西的做工作、筹钱。
当时村里农户大多都拿不出多少钱,作为村支书,邹维远一心想为大家把路修好,他率先把自己家的积蓄拿出来,再给村里生活比较宽裕的人家做工作,一家一户地走,三番两次地劝说。
回忆起修路过程中的艰辛,邹维远忍不住地叹气,“我们村现在这条路一共有近8公里,修这条路前前后后共花了26万多。那时候我自己先出了钱,再去村里给大家做工作,很多老党员新党员和村里走出来的成功人士都愿意出钱。”邹维远说,当时路要修成,就必须占用青岩村九社的土地,他没办法,只好去跟对方做思想工作,多跑几趟动动嘴皮动动腿就是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邹维远最终成功地说服青岩村九社的村民调换了土地。难题解决了,修路也就开始动工了。“当时,全靠大家出力,人工搬石头,从山上背下来,起早贪黑地干。”邹维远说道。如今有了水泥公路,大家来来往往方便多了。
自掏腰包帮助困难村民
在罗家村采访时,村民都说邹维远是个热心肠,这些年默默地帮助过不少人。邹健家就是其中之一。
“要不是当年邹书记帮我,我怎么会有现在的好生活”罗家村一社的邹健感激地说。
原来,1999年,邹健一家人生活艰难无比,父母都患重病,还有两个姐姐上学,家里又没有可靠的收入来源,住的土房子破烂不堪。“天上明晃晃,地上水凼凼”,就是他家的真实情况。当时还在村里当医生的邹维远每每上门给其父母看病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长期如此,这个家可怎么办?
于是,邹维远提议年轻力壮的邹健外出打工挣钱,想到这个家一贫如洗,邹维远便自掏腰包,给了邹健1200元做路费,并四处奔走,为邹健一家申请到政府的帮扶,这一家人才终于搬进了新房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而邹健也经过几年打拼,由原来的打工仔变身为餐厅老板。
记者点评
“只要把人救活了,就比什么都值了。”邹维远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简单、质朴却又感人。邹维远在情况危急之时,能奋不顾身勇于救村民的行为,看似平凡,实则激发出很多正能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身边也需要更多这样的好人。作为社会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将这种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因为传递“正能量”永远都是时代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