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史总第25期 >2017-08-16编印

潼南创办报刊网简史
李明曈文田茂培图
刊发日期:2017-08-1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1957年出版的《潼南报》。

1957年出版的《潼南报》。


  

▲2008年1月出版的《潼南报》。
  1978年1月出版的《潼南学大寨》报。

  1912年2月,潼南建县后,县人深知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一些有识之士便积极筹备办报宣传之事。1914年,四川通讯社潼南分社成立。县观音乡梁家湾人廖维新出任社长,为《四川通讯》组织稿件。廖后去重庆任团务日报社社长,因得罪当政者,廖被削职返潼。
  1928年,廖在潼南创办《潼南民报》。该报针贬时弊,伸张民意,敢于讲真话,深得民众欢迎,为当政者所憎恶,时刊时停。1935年,廖因身体不支,病逝于潼南故里,《潼南民报》告终。该报为石印小报,主要发行至各机关法团及民众。
  1937年,潼南县民众教育馆创办《民众周刊》,社长龙汇川。出刊不久即停;1938年,改刊名为《新潼南》,由民教馆馆长夏居凉任主编,主要撰稿人有罗云石(夏的爱人),也采用少量外来稿,雇通和街裱褙铺刘会文担任刻印。该刊主要登载县党政要闻,为旧政权服务;1939年,改刊名为《民智周刊》,由罗曦辄任主编。1942年12月,《民众周刊》复刊,由县临时参议会议长吉庆光任社长,张良材任总编辑。
  1943年9月1日,《潼声旬刊》创刊,是国民党潼南县党部机关报,杨敬业(原县党部书记长)、杨烈主办。1946年1月,杨敬业由大竹县调回接替书记长职务,为了扩充组织,增加工作人员,大力吸收党员,以《潼南旬刊》作舆论工具,为其摇旗呐喊,宣传党务,发展党员。该刊每期石印300余份,发到各区分部、区党部、党小组。直至1946年县党部改选柘燮阳为书记长后,该刊暂停。
  1945年4月,《青年旬刊》创刊,是三民主义青年团潼南分团机关报,由三青团宣传股长王理珂任总编辑,干事长邱达夫任发行。该刊由重庆《民间报》社印刷,每期印数为300—500份,最多时为1000份,发至全县各机关法团、乡镇公所、中心校、保民校和保办处。1947年春,县参议长黄伯宣以资助为名,从三青团潼南分团手中接办了《青年旬刊》。该刊时办时停,持续至1949年上年终刊。
  1945年3月,潼南旅渝同学会创办《新潼南报》,主编周继造,6月发创刊号,1946年3月发第三期。1946年秋,《新潼南报》由文衡、蒋道微续办,出铅印报三期,张仲涵撰写了《一边是逸乐,一边是病苦呻吟》的文章,大声疾呼民主、自由,反对贪官污吏。不久,该报被迫停刊。
  1947年8月24日,《长虹报》创刊,由朝阳学院学生张朝瀚、朱音(又名朱经营)、何克俊、廖泗滨等任编辑,办报目的为联络同学感情,在三民主义建国的指导原则下,共同学习,共同创造,共同献身于文化事业,以完成青年的使命。该报成员以经营“长虹商店”,(现中医院二门市)售百货、布匹等,所获利润支撑办报。该报为八开二版,每期印报70份,1949年12月终刊。
  1948年,《铁弦通讯》创刊,主编张仲雄(时为旧县政府科员),发行人江伯伊、周朝宗。刊头系“县长”韩朴文题字。该刊系一批复员回乡军官,为在家乡争取努力,集资合办“协成商店”与“铁弦社”。出刊《铁弦通讯》是“县长”的旨意。主要传达政府的声音,报道财政、粮政、司法等机关的动态消息,发行对象为各机关法团,为不定期的油印四开二版报,共出7期,后因商店亏本停刊。该刊稿件多被遂宁《涪声日报》刊登和重庆《大公报》选登。
  1951年4月,《潼南新闻》创刊,由中共潼南县委宣传部编印。建国之初,由于县境内交通闭塞,邮路欠通,干部群众读报难,宣传部干事唐昌一利用收听广播,从中央和西南人民广播电台收录的新闻中,摘出重要内容,编辑而成《潼南新闻》。该刊为八开二版,自编、自刻、自印、自发的油印小报,每周编印两期,每期印300余份,分送各机关科室、公司、张贴于街头巷尾。1952年10月停办,共出192期。
  1957年8月27日,《潼南整风报》创刊,由中共潼南县委整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县委宣传部秘书唐昌一负责,吉成轩、何维藩、吕林祥、黄纯惠、欧阳浩为记者,陈栋梁、吴正维为特约记者。该报为新闻纸印刷的八开二版两日刊铅印小报,每期印数为600份左右,发至全县开展整风的单位。曾发增刊五期,内容是漫画、短诗、言论。1957年11月终刊,共出33期。
  1957年11月9日,《潼南报》创刊,系中共潼南县委机关报。唐昌一任主编兼社长,吉成轩兼编辑,龙虎泉、吕林祥、何维藩、邱继生、黄纯惠为记者,唐继光为美工,魏代礼、黄纯惠、邓高学、周希正为通联兼校对。编辑部设在县委内,后迁至县印刷厂。1—177期报头为县川剧团美工廖汉三题写,178—267期为原四川日报社社长李丰黎题写,268—500期为仿毛泽东字体。1958年11月5日,经请示省委宣传部批准《潼南报》正式创刊,时为八开二版周二刊小报,新闻纸印刷,发至整风社以上的社干和党分支,免费赠阅。1958年1月1日起实行订阅,时为八开二版5日刊小报,发行范围为各农业社、农村工作干部、各机关、学校和全县各阶层人民。1961年3月24日终刊,共出版500期。
  1978年1月1日,《潼南学大寨》报创刊,由潼南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水电站工程指挥部与农业局主办,何维藩任编辑组组长兼主编,栗元华、郭清泉、李成贵任编辑,魏代理、张平舟、张健作校对,编辑部设在县委内。1978年7月15日起,由中共潼南县委主办,编辑组成员基本未变。这时办报的宗旨是:更广泛地宣传潼南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和各条战线的先进典型;交流三大革命运动的经验,努力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该报为半月刊,四开四版小报,每期印数600份,发至生产队。报头由县文教局干部王安泰题写,1979年12月27日终刊。
  1954年,潼南文化馆创办《潼南文艺》,集文艺创作与演唱资料于一体的报刊。其办刊目的,在于活跃本县群众文化生活,为基层宣传队伍提供演唱资料,给业余文艺爱好者创造一个发表习作的园地。主要发行对象是中小学校,业余剧团、宣传队、俱乐部、文化站(室)及广大文艺爱好者。1956年春,改名《涪江文艺》16开本(季刊),主要发表业余作者的曲艺作品,选载演唱材料,每期油印500—1000份发至全县,1958年秋停办。1960年春,《涪江文艺》复刊,更名为《琼江文艺》(16开本,月刊),每期油印1000份发至全县。1967年夏,《琼江文艺》又更名为《革命文艺》(16开本,双月刊),以转载演唱作品为主,每期油印500—600份发至全县。1978年秋,又改名《群众文艺》(16开本,双月刊),发表本地作者创作的作品与选载外地文艺演唱资料相结合,每期油印1000份发至全县。1980年春,正式定名《潼南文艺》(16 开本,季刊),以发表本地作者创作的作品为主,由潼南文化馆自办铅印1000份发至全县。1981年7月,潼南遭受百年未遇的洪灾,馆址被冲毁,《潼南文艺》停刊。1982年春,《潼南文艺》复刊(先季刊后双月刊),为四开四版铅印小报,分文学、通俗文艺、潼南史话、学生习作四个版面。辟有小说、诗歌、散文、传奇、新故事、天台采风、潼南英烈、苗圃、女作者之页、农村俱乐部、说演弹唱、故乡吟、迎客松、剌玫瑰等20多个栏目。1990年,改铅印为激光照排版。1981年至1994年共出刊68期,一些文艺作品,曾被其它文艺报刊采用。编辑以县文化馆干部秦世吉、丁艾为主,编辑部设在县文化馆。刊头分别由四川日报社社长李丰黎与县文化馆干部秦世吉题写。
  1994年6月29日,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潼南报社”,复刊《潼南报》。潼南报社定事业编制10名,为局级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其人头经费由县财政拨款,其余自筹。该报由中共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潼南县委宣传部、潼南报社承办。1994年下半年试刊4期,从1995年1月1日正式出刊,四开四版,每周一出刊,每年每份订价15元。1998年1月1日改为周二刊,每周二、四出版,报纸征订价由原15元上升到每份近60元,县内各行政部门和企业单位及个人都一律订阅。报头题字系杨尚昆手书体和杨尚昆书法选字体,直到2003年11月30日,先后出版《潼南报》980期。王自立、廖荣、曾卓、谢安强先后担任社长、总编;杨树泓、胡霖、刘栋梁先后担任副社长、副总编。2003年10月,县贯彻中办发〔2003〕19号文件精神,坚决制止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违规出版,强行征订等违纪行为。县级以下(含县级单位不得办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因此,《潼南报》从2003年12月1日停刊。2008年1月1日,《潼南报》又重新复刊,报头题字仿毛泽东手书选字组合而成。为对开四版大报,每周一、三、五出版,印数为10000份,发行至县内外,免费赠阅。直至2017年6月30日,共出版1679期。刘昌荣、刘辉、林晖先后任主任、社长、总编;刘栋梁、肖顺、赖宗碧、刘宏、刘小菠、米照奎、郑颖、龙绪林、郑小胜先后担任副主任、副社长、副总编。
  2003年3月,中共潼南县委党校、潼南县行政学校创办《奋进》,骆积高任主编,何洪华任副主编。十六开本,双月刊,时停时刊。后改为县委宣传部与县委党校主办。2009年停刊,共印10期。免费赠阅。
  2003年11月7日,潼南县作家协会创刊《潼南作家》,为四开小报,双月出版。2005年《潼南作家》改为《潼南文化》,由县文广新局与县作协主办。2007年《潼南文化》改为文艺季刊,十六开本,2008年《潼南文化》由县文广新局、县文联、县作协联合主办。到2006年春,共出刊60期,免费赠阅。
  2004年2月24日,县委决定创办《今日潼南》。将“潼南报社”更名为“潼南县新闻中心”。为县委直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管理,编发全县连续性刊型内部宣传资料《今日潼南》。《今日潼南》为周刊,大16开,每期16页,图文并茂。每周一出版,免费发行至县内外。从2004年3月29日出版第一期,至2005年12月30日共出版90期。2006年1月1日起,改为《今日潼南》对开四版大报,为周二刊。直到2007年12月28日,先后共出版187期。从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28日共出刊287期。2008年1月1日,《今日潼南》正式更名为《潼南报》。《今日潼南》刊头题字先是县委书记魏寿明题写。魏调离后,系县委书记向和平题写。2011年3月8日,中共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政府发出〔2011〕9号《关于同意创办<今日潼南>月刊的批复》明确:《今日潼南》由中共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潼南县委宣传部、潼南县新闻中心(潼南报社)承办。坚持“服务党政决策,深入理论探索、展示发展成果、搭建交流平台”的办刊宗旨。采用大16开本,画报形式,30页左右,每期赠阅6000册,每月8日出版。免费赠阅。从2011年5月8日发行第1期,至2017年5月共发行73期。
  2008年10月,《潼南手机报》创刊,由潼南县新闻中心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潼南分公司主办。《潼南手机报》“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编发新闻、资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手机报真正成为指导工作、服务生活的好帮手”的办报原则。设置有“潼南新闻、巴渝动态、国际国内、文体看台、开心一刻”等栏目。每天发布一期,每月不得少于22期。2012年9月后,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财政出资向全县广大用户免费赠阅。
  2010年10月,重庆市潼南县政协创办《协商与议政》,为季刊杂志。县政协主席张彬为编委会主任,刘发科为编辑部主编。设有学习园地、议政论坛、宣传窗口、交流平台四大类二十多个栏目。每期有80多页,十多万字。到2017年第1期,共发行25期。
  2012年12月24日,中共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政府批准创办潼南网,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新闻中心承办,是对内对外宣传潼南、展示潼南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潼南网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开设频道简洁。频道的设置主要原则是简洁,有针对性,富有潼南特色;二是栏目更新及时。及时更新所有栏目新闻,增加吸引力和可读性。三是重点宣传增大影响力。自2012年12月24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网站每天访问量在3000人次以上,固定IP访问在400个以上,覆盖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加拿大、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南非等30多个国家。
  2017年7月1日,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决定:《潼南报》变更为《潼南日报》,由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主办,潼南报社承办。《潼南日报》为周五刊,每周一、二、三、四、五出版,一版为时政要闻,二版为经济新闻,三版综合新闻,四版副刊、周刊。打造了一批重点栏目、特色周刊、评论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