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总第23期 >2017-08-14编印

宝龙镇
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清运让干净成为常态
本报记者徐旭 周冰娥
刊发日期:2017-08-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龙湾村清洁员冒着烈日捡垃圾。

龙湾村清洁员冒着烈日捡垃圾。

山坪村村民往垃圾桶倒垃圾。

山坪村村民往垃圾桶倒垃圾。

龙湾村3社“上榜户”周祖恩房屋外景。

龙湾村3社“上榜户”周祖恩房屋外景。

龙湾村清洁员往垃圾车倒垃圾。

龙湾村清洁员往垃圾车倒垃圾。


  

核心提示
  “素琼,你好凶哟,上个月的清洁评比‘翻身’了,从差评榜跳到了光荣榜……”“素琼上光荣榜我还是心服口服,近几个月她家小院的卫生一天比一天好……”“罗红生家的卫生真是搞得好,月月都上光荣榜,真牛!”8月9日9时许,宝龙镇山坪村20多名村民聚集在村级服务中心院坝前,争相观看才出炉的“全村七月生活垃圾治理评比结果”。虽然烈日当空,热浪扑面,大家却没有半点马上离去的念头。
  “进了六个月的差评榜,这次总算为自己争了气,我得再接再厉,向罗红生学习。”山坪村8社村民罗素琼笑呵呵地说,“没想到半年时间,就让我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我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
  据了解,今年以来,宝龙镇在全镇9个村(社区)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并通过发展义务监督员、设置“光荣榜”、聘请“农村美容师”等方式促进人人讲卫生,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量变积累,群众合力创造美丽、留住美丽,让河清水绿、村道干净、房屋整洁的村容村貌成为常态。
从竹林到垃圾桶
  “农村垃圾集中清运,是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具体措施。”镇党委委员全俊樵介绍,今年年初,该镇采取相关措施,率先在全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体系覆盖全镇,治理率达100%。
  2017年1月,全镇农村垃圾集中清运“行动战”刚打响,就遇到了“拦路虎”。“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置,说起来简单,真干起来却是一件很难的事。”全俊樵说,一直以来,随手乱丢、乱倒,对多数村民来说,已成一种习惯,并根深蒂固地认为这不是错的。而要做到“户集”,首先就得转变农民的思想,改掉随手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
  “10个村民中至少有7、8个村民,习惯乱扔乱丢,但通常10个村民都不认为这种行为是错的,因此要改变村民这一不良习惯,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艰难‘较量’。”山坪村支部书记张世林说,比如他们村,今年上半年,除张贴标语、召开各种院坝会和开辟农村生活垃圾宣传栏外,村干部还反复进入村民家中宣传。同时,还组织了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义务监督队,在村里巡回并进行监督和宣传。
  “其实,村民也是爱干净,听得进去话的。”龙湾村支部书记刘海生说,不少村民在听了宣讲后,在家里放置了垃圾桶,垃圾满后也自觉将垃圾倒在附近的大垃圾桶里。只是个别“老顽固”,让人头痛。
  而老罗就是其中的“老顽固”之一。他习惯把垃圾倒在家门前的竹林里,风一吹,到处都是垃圾。“我家的竹林,我喜欢倒就倒,碍着谁啦!”老罗爱用这类话对村里的监督员说。
  “老罗啊,你在村里样样都拔尖,可唯独卫生搞不赢别个,你也不像大伙儿说得啷个能干嘛。”爱面子是老罗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刘海生知晓他的“命门”后,就利用这点“刺”他,同时,也经常对他讲乱倒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垃圾集中收运对大家都有好处的道理。
  策略奏效!有村民说,曾多次看到老罗端着撮箕向竹林走去,一会儿又见他倒转来向着垃圾桶走去。没多久,他还主动当起了义务监督员,监督其他村民,不准乱扔乱倒垃圾。
“户集”让垃圾不再“游荡”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村民齐心,垃圾出村!村民观念的转变,让“户集”不再是设想。为了把全镇垃圾清出宝龙,该镇在9个村(社区)配备了“两桶一坑、一箱一车”基础设施。
  “两桶即两个240升的垃圾桶,一个垃圾桶是可回收垃圾桶,另一个是不可回收垃圾桶;一坑指掩埋如菜叶、鸡粪等能做成农家肥垃圾的坑;一箱指垃圾箱;一车指垃圾转运车。”全俊樵介绍道,两桶一坑、一箱一车的设置,让农村垃圾有个“归属”,不再四处“游荡”。
  “塑料瓶、废纸、烂衣服、烂鞋子都是可回收垃圾,坏灯泡、电池、塑料袋属于不可回收垃圾,遇到拿不准的问村干部。”龙湾村1社村民王小龙告诉记者,“村干部经常到家里来宣传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的意义等,我们也很支持,逐渐养成了自觉分类、集中存放的习惯。”
  村里的卫生环境在悄悄地变化,村民的卫生习惯也跟着悄悄地改变。“现在干净了,大伙也不乱扔乱丢了,还能主动捡起地上的纸片、塑料袋扔到垃圾桶里。”严寨村村民严丽说,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养成了爱干净的好习惯。
  据悉,宝龙镇为全镇9个村(社区)配备了240升垃圾桶1090个,配备垃圾箱20个,实现了垃圾“户集”。
将垃圾清出宝龙
  “垃圾实现‘户集’只是第一步,把长年累月散落在各地的垃圾收集起来,清出宝龙才是我们的目的。”全俊樵说,今年上半年以来,宝龙镇每个村(社区)都组织人力,对农村主要道路、背街巷、坑塘垃圾、柴草堆、竹林下、残墙断壁等地的陈年垃圾,进行了集中清理,做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并把这些垃圾运到区垃圾焚烧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我们村有专职保洁员7名,垃圾转运车3辆。”换沟村支部书记李素兰说,除这些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人员外,还有由村社干部,老党员、老干部和热心群众组成的义务保洁员和监督员,垃圾的清扫、保洁、转运井井有条地进行着。
  “不仅是换沟村有这样大的一支垃圾清运队伍,镇里的各个村,都分别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清运保洁、监督员队伍和垃圾转运员。”全俊樵说,全镇共有81名保洁员,保证每个社都有一名专职保洁员,110余名义务保洁员和18名转运员,人员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农户和保洁人员将垃圾清扫集中放在院坝边、公路沿线的垃圾箱内,然后由各村的收运人员,将垃圾箱内的垃圾,集中运到镇里的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打包,然后再由加盖的垃圾运输专用车辆,转运到区里的集中处置点,进行集中处置。
  短短几个月内,宝龙镇就将各村的陈年垃圾清理出来,集中运出宝龙。“前七个月,我们镇的垃圾处置量相当大,最多的时候,一天高达10吨,总量达600余吨。”镇干部卜健说,如今陈年垃圾一清除,每天的垃圾量就比较稳定,在5吨左右。
  “现在垃圾有人专门清理,每天都有车子来清运垃圾,半年不见,农村真是大变样了。”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上班的徐钰回到老家白庙村2社时,眼睛一亮,她感慨道:“真是跟城里一样干净。”
让干净成为常态
  “保持一段时间的干净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干净成为常态。”全俊樵说,镇上建立了“镇村社”三级责任体系,确保农村垃圾不“反弹”,长期保持干净的乡村环境。
  “我们村建立了三项长效制度,在全村7个社实行。”豆桥村支部书记张吉平说,一是将相关环境卫生公约拿入村规民约,村民共同遵守;同时,还形成了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热心群众和村社干部组成的环境卫生义务监督队伍,按照公约对村民房前屋后的垃圾清扫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划分责任区域清扫,每一段、每一片都有固定的清扫保洁员、转运垃圾人员和监管人员;同时,向社会公布监督投诉电话,村民可实行监督。三是制订检查评比制度,对照相关考核项目,每月评出光荣榜和差评榜。
  严寨村支部书记刘宝表示,他们村也是这样做的,效果不错,如专职保洁员主要由贫困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组成,但人员并不是一层不变,根据考核情况而定,因此保洁人员积极性很高,工作非常认真负责。
  “杨柳村没有更新宣传内容,扣12分;换沟村垃圾分类处理不到位,扣2分;长新村垃圾收集……”除此之外,镇上还成立了以镇纪委、市政环保人员组成的考核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村进行督查,对不达标的村社进行通报,对提出问题限期整改,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以确保宝龙乡村环境美丽,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
  “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保证了将所有垃圾清出宝龙,还有效保证了乡村环境‘不反弹’。”全俊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