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总第23期 >2017-08-14编印

姚夕军
卖掉城里房屋搞种植 一年可挣15万元
本报记者谭春兰
刊发日期:2017-08-1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姚夕军正在采摘猕猴桃。

姚夕军正在采摘猕猴桃。


  


  “从7月下旬开始,每天来园里采摘的游客很多,从目前情况看,一点都不担心销售情况,今年纯收入15万元应该没问题。”近日,记者来到潼南区卧佛镇玉蕉村鑫森猕猴桃种植园,园主姚夕军一边忙着帮前来采摘的游客准备提篮,一边忙着给记者介绍情况。
  记者看到,园里的水泥柱上爬满了猕猴桃的藤蔓,上面密密麻麻地挂满了猕猴桃,半个小时,园里就来了20多个采摘的游客。“我去年也来这里采摘过,今年的红心猕猴桃虽然没去年个大,但味道很好,而且价格不贵,15元/斤,所以采摘了10多斤。”游客李云看着篮子里色泽亮丽的猕猴桃高兴地说。
  “回乡包地种猕猴桃的想法源于一次朋友的聚会。”谈及创业初衷,姚夕军告诉记者,那时他还在广东打工,看到周围有朋友搞种植业很成功,加之自己也不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于是毅然地辞去了工作。
  2014年10月,姚夕军回到老家卧佛镇玉蕉村4社,在村委会的协助下,承包了本村的140亩撂荒地。前期投入资金130多万元,完成了水泥柱等基础设施建设,注册了鑫森猕猴桃种植园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红阳”型红心猕猴桃。
  据姚夕军介绍,“红阳”型红心猕猴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该品种适种范围宽,海拔300—1500米均可栽种,弱酸性土壤效果更好。3—5年进入盛产期。每亩定植110株,株产20多公斤左右,亩产可达1.5吨。“红阳”猕猴桃营养丰富,每100克果实含维生素C350毫克,是苹果的100倍,市场价为10—18元/斤,每亩可实现销售收入3—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姚夕军望着眼前长势良好的猕猴桃感慨地说,别看现在种植园发展得这么好,期间的辛酸只有自己能体会。“每年三、四月是猕猴桃的开花期,需要进行人工授粉,小军都是自己下地干活,经常干到很晚。我年纪大了又帮不上忙,真是苦了他了……”姚夕军的母亲心疼地说。原来,姚夕军当初是只身一人回来,妻子仍然在外地打工,母亲又年老体弱。
  为了节约成本,他凡事都亲力亲为,跟工人一起除草、施肥、绑枝、剪枝、授粉……由于卧佛镇仅他一家种植猕猴桃,也没有师傅可以请教。姚夕军只好一方面在网上查阅资料,另一方面多次到湖南、贵州等地学习、考察,积累经验。
  前年,卧佛镇遭遇一场大洪灾,成片挂果的猕猴桃被洪水淹没,基地被毁,姚夕军心力交瘁,但他丝毫没有放弃。“既然选择了,无论再难,我都要坚持下去。”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一路走过来,为了重建基地,他甚至把在城里的房子卖了,才将他的种植事业继续下去。去年,姚夕军扩大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到60亩,另外还新种了30亩火龙果。目前,园里进入采摘期的猕猴桃有10多亩。
  翻过山头,成片的鱼塘映入眼帘。这里也是姚夕军的“产业”。鱼塘共50亩,采取养鱼和水稻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姚夕军说,明年,他将根据今年的收成和技术的成熟度,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打造集观光、采摘、垂钓为一体的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领周围村民大步奔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