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父母也是一种职业的话,那它应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因为它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岗中培训,既不能辞职,也不能退休。他们是孩子在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与教导。
对父母来说,与孩子进行沟通是一门难度系数极高的必修课。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要家长对孩子进行细心的观察,多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尤其是6-18岁这段漫长的人格成型期。1、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
这一年龄层的孩子对上学感到新鲜,但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容易走神,特别信任、依赖老师,思维直观、具体、形象。
沟通重点:
父母和老师当以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养成学习习惯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激发学习兴趣。2、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孩子们逐渐适应小学生活,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但个性差别大。这一时期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孩子们
容易情绪不稳定、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重点:
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和态度从可塑性转向逐 步定型,应及时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进行纠正。此外,要随时注意孩子心态
的变化,多肯定孩子,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3、小学三年
级小学阶段(大致6-12岁)
心理特征:
此为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孩子们情感开始外露,变得深刻,开始自觉发展,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沟通重点:
需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此外,孩子普遍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要及时纠正这种不良习惯。4、小学四年级
心理特征:
此时正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期。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正确的教育,可以把不安的情绪转化成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沟通重点:
孩子们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要及时帮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老师应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以及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5、小学五年级
心理特征:
孩子更频繁地接触自然和社会,但缺乏实践经验。同时,竞争意识初步萌芽,喜欢独立自发组成小团体,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沟通重点:
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要鼓励他们把一些想法坚持下来,为他们设置一些目标,驱动他们建立更自信的生活态度。6、小学六年级
心理特征:
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家长和老师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记忆力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意志力不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沟通重点:
密切关注孩子 的心理变化,多用 建议口吻说话,关
注学习的同时,需有个健康 的心理发
展。
7、初中一年级
心理特征: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既想追求更高目标,又有点盲目。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独立性与依赖性都有,不愿让大人管,遇到具体困难又
希望得到帮助。
沟通重点: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教学的方法、生活的节奏都需 要适应。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 要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重 视“养成教育”,多和孩子沟通思维类的问题。8、初中二年级
心理特征: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对异性有着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由于性教育接触不多,容易产生青春期烦恼。另一方面,想要标新立异的同时又担心脱离集体,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与生理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更有甚者会出现暴力、说谎等不良行为。
沟通重点:
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引导他们去 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 行为。青春期比较逆反,和家长的交流逐渐变少,对一味地说教非常抵制,家长应避免过于唠叨、过分紧张,要充分理解他们。
9、初中三年级
心理特征:
心理趋于定型,独立性获得发展,喜欢平等地讨论问题,成人感很明显,更渴望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同时,观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思维活动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
沟通重点:
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帮助孩子设置更合理的目标,协商如何一起达到目标。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多鼓励而不是责怪。
初中阶段(大致13-15岁)
10、高中一年级
心理特征: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身体迅速发育,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感情变得内隐,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常阻碍亲子之间的相互了解。
沟通重点:
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高中学习会变得更加紧张,孩子对考试成绩更加在意,家长与老师要引导他们每次考试后都对问题进行整 理和有效解决,帮助他们建立良好 的心态。
11、高中二年级
心理特征:
这一阶段容易目标不明确,易出现动荡和茫 然。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自我怀疑,产 生焦虑。归因 心理发生 很大变 化,
高中阶段(大致16-18岁)
主动意识明显增强。渐渐对高考有了期待与恐惧,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易受干扰、经常幻想将来等。
沟通重点:
引导和帮助孩子实现均衡发展,把能力短板补上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高考的普遍性,让他们认识到提前做好准备的重要性,减少恐惧和焦虑。
12、高中三年级
心理特征:
孩子的社会意识已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在思想压力和心理上
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出现信心型、迷茫型、放
弃型三种形式的分化。自信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高考充满信心;有点迷茫的孩子,容易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对前途感到迷茫;想
放弃的孩子,思想进入“考大学没指望”的误区,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
沟通重点:
家长和老师都应积极找孩子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当下情况,包括学习和心理。家长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逼得太紧,多关注孩子心理状态,切勿因自己的焦虑影响到孩子。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要重视孩子的营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