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总第10期 >2017-07-31编印

龙多山览胜
刊发日期:2017-07-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蒋开俊
  记得那年三月三,随父去登龙多山,带着儿时的记忆,依稀梦回到童年。在我的家乡古溪一带,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习惯去朝龙多山,求得风调雨顺,求得幸福安康。我十岁那年,三月三这天正是星期日,学校不上课,我起了个大早,跟随父亲,步行三十里外,去登龙多山。
  登山经历,如今还有一些模糊的记忆,记得那时的龙多山很高很大,山道崎岖,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时而爬梯,时而攀岩。有岩有石有草,但树木很少,一块块瘠土,庄稼稀薄。有仙有庙有塑像,人山人海,香烟燎绕。但许多雕塑被破坏得七零八碎,父亲说是造反派破四旧立四新的杰作。父亲将我拉上飞仙石,我站在巨石上,仰望天空,跃跃欲飞,也不知道天有多高。此后一直读书工作,再后来父亲走了,更没有闲暇和心情去登龙多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光阴荏苒五十年。青山不老堆翠薇,银丝却已满发冠。五十年岁月如梭,今年三月三,平生第二次去登龙多山,从潼南城区出发,半小时车程,就到了龙形镇檬子场,向南望去,龙多山犹如一条雄伟的巨龙,挡在了视线的前方。顺着上山的道路,大约步行二十分钟,就到了飞仙岩下,仰看飞仙石上,西晋冯氏一家,是否从此飞升成仙。登上石阶,来到飞仙石前,本想爬上飞仙台,但勇气不足,准备放弃。同行鼓励,登龙多山必登飞仙石上飞仙台,享受飞天的快感。于是乎,我脚手并用,像壁虎一样,一点一点向飞仙台上爬升,脚下一滑,差点掉了下去,突觉一股无形的力量助我一把,一步就跃上了飞仙台。上得台来,追忆往事,儿时是拉着父亲的手上的飞仙台,又仿佛看见父亲的身影,飞向遥远的天际。
  下得飞仙台,经过一段小路,就来到巴蜀分界石,岩石一柱擎天。据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龙多山是巴国与蜀国的必争之地,长年战火连绵,两国军民死伤无数。一天龙多山传出一声轰鸣,山崖巨石自然破开,一分为二。后来两国以裂石为界,其南为巴国,其北为蜀国,从此两国不再起战端,化干戈为玉帛,世代交好。
  从分界石上山,就是太平寨,如今寨子不复存在,只有石级和塞门。通过太平门,向南上行,山顶翠林掩映着一座琉璃盖顶的道场宫院,山门上阴刻着“南天门”三个行楷大字。走进南天门,就走进了道教圣地,院墙内玉皇殿、天后殿、太清宫三殿并立。
  走出南天门,继续向南前行,必须经过放生池和天池两座大水池。俗话说山高水高,在海拔六百多米高的龙多山上,天然水源极为丰富,放生池有五亩大小,相传是武则天称帝时“钦敕”山僧所建,以祈天佑大唐,国运绵长。离放生池百米远就是天池,天池二十亩地大小,数米深浅,波光粼粼,清澈透明。当地群众说,这既是村民人畜用水的民生工程,也是灌溉抗旱的水利工程。
  过天池向前行,就到了二仙岩和龙佛寺,这里可能就是佛教法场。自古龙多仙山,道佛共修,庙观轩昂。这里还有赤城旧迹、鹫台献瑞、怪石衔松、晴岩绕翠、群峰堆翠、横江白练,望夫崖等天然景观。
  龙多山多与仙结缘,如飞仙石、飞仙台、飞仙泉、二仙岩、飞仙洞,一个景点一个故事,全寄托着老百姓美好的畅想。龙多山全与龙相关,如龙形镇、龙凤镇、龙涎泉、龙佛寺、断龙石、黄龙吐雾、白龙过江,山即是龙,龙即是山,一个典故一种含义,全表现出龙的传人对龙的敬仰。
  览胜龙多山,看山看水看景,龙凤龙形依山而居,傍龙而眠,世代相亲,邻里和谐。龙多山览胜,览苍穹高远,览大地丰颜,览江山多娇,览人间爱恋,览胜景无限,览盛世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