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公公起居成谭大姐每天的必做“功课”。
有空时,李仁贵也会照顾老人。
“我是哪个,你认不认得嘛?”9年来,这是谭智慧每天都要重复问公公的一句话。“谭智慧!”公公每次都能回答得上来。
今年48岁的谭智慧家住凉风垭锦天丽城小区,她公公邓文友今年76岁,由于年事已高,患上了老年认知障碍,记忆缺失,公公连自己的儿子、孙子都不认识,但直到现在,老人却依然能清楚地记起这个儿媳妇的名字。
7月26日上午,当记者来到锦天丽城小区,打探谭大姐家的住处时,小区居民邱先生热情地给记者带路,他还告诉记者,“谭大姐照料病重公公,带着身患重病的公公改嫁,附近的很多居民都晓得,她的孝爱之心感动了邻里,在锦天丽城小区已经传为美谈!”
他走了,我也要好好的把公公带着
在谭大姐家中,记者看到摆放在电视柜上的一张合影特别显眼,正在厨房忙碌的谭大姐一边干着手中活,一边和记者聊了起来,“我以前原本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
电视柜上的那张照片是他和丈夫邓明带着三个女儿的合影。那时候,她丈夫是医生,在重庆主城一家诊所上班,她在家照顾公公和孩子,一家人生活特别幸福。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半前,丈夫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留下了两个还在读书的女儿和患病多年的公公。
家庭的突然变故,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及精神支柱,生活异常艰辛,对谭大姐的打击非常大。丈夫去世后,丈夫的两个兄弟也打算把老人接走,可是公公却始终不愿意。“公公不想离开这个家,其实我也舍不得他走,毕竟都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谭大姐如是说。
给丈夫办丧事,为了怕公公伤心,她就让小女儿带着公公去亲戚家住几天。丧事办完后,谭大姐立即把公公接了回来。此外,她还嘱咐亲戚朋友和邻居们,不能在公公面前提及此事。至今,公公都不知道大儿子已经离世。
由于公公记忆缺失,不能辨别回家的路。20天前,公公还曾出门走失过一次。
谭大姐说,在走失迷路的前一天中午,公公说要去小区走走,她答应了。“嘴上是答应了,心里还是担心。”谭大姐说,她也随后下楼跟在公公身后,整整在小区和周边街道转了3个小时,公公竟然自己回到了家。
第二天中午,公公再次出门散步。谭大姐以为公公能自己回来,就没有再跟在他后面。晚饭时,公公还没有回来。谭大姐立即下楼寻找,在整个小区和周边街道,都没有发现公公的身影。晚上9点,经过多方寻找都没有结果后,谭大姐只好拨打110报警电话求助,派出所出动警力连夜寻找,终于在公公迷路走失近30小时后,将公公找到并安全送回。
当警车把公公送到小区门口,谭大姐还在感谢警察时,公公听到她的声音,一把就紧紧抓住她的右手……现在,谭大姐每天都不敢大意,基本上寸步不离的跟着公公。谭大姐说:“他不在了,我也要好好地把公公带着,心里面才觉得对得起他。”
她改嫁,条件就是要对她公公好
丈夫去世后,亲戚朋友都劝谭大姐再成个家,对她和公公以及孩子都有照应,也有人给谭大姐介绍的,都被她婉拒了。她说,有丈夫一直活在她的心里,就够了。
谭大姐娘家一共5姊妹,除了她之外,其余四个常年工作和生活在云南,今年79岁高龄的母亲也在云南,姊妹们在云南是一个大家庭,至今都没有分家,每年春节回来一次,在谭大姐家住上三五天,就是全家团聚的日子。
丈夫去世后,其他姊妹极力劝说谭大姐,让她带着小孩去云南生活,并给她找了一份每月工资可观的工作。但谭大姐却以要照顾公公为理由,婉言谢绝了姊妹们的好意。没办法,家人只能考虑帮她在潼南组建一个新的家庭。
经人介绍,谭大姐半年前与做建筑工作的李仁贵走到了一起,他们一同照顾公公的生活起居。李大哥告诉记者,他当初也是因为被谭大姐的孝心所感动,所以接纳了她的公公。这段时间天气太热,公公出不了门,李大哥就把外面的理发师请到家里来,给老人理发。细心的李大哥还专门买了个电动剃须器,隔三岔五给公公剃胡须。
谭大姐告诉记者,李大哥现在也帮助他照顾公公,让她感觉到踏实。她说:“以前我经常想,如果另外成家的话,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对我公公好,现在总算找到老李,感谢他体谅我,帮我照顾公公。”
她笃信,她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早上都是5点起床,准备早餐。上午9点至10点,公公一般都要休息,趁着这个时候去买菜。然后回家做饭,下午基本上都在家,陪公公聊天、看电视……这就是谭大姐一天的日程安排。9年来,基本没有变过。
谭大姐告诉记者,如果离开公公太久,害怕公公去厨房弄水、电、气,十分不安全。9年来,谭大姐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在外住过一晚,就连附近亲戚朋友的宴请,绝大多数都是请亲朋好友带礼过去。
谭大姐的大女儿邓小红告诉记者说,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她对爷爷一直都很好,特别是在生活饮食方面,妈妈每次煮饭,都要照顾到爷爷的口味。爷爷喜欢吃蒸鸡蛋糕,妈妈就在鸡蛋里加入肉末,既营养又可口。
谭大姐告诉记者,虽然公公患病多年,但却清清楚楚的记得她,让她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