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谁采的葡萄大。
本报记者陈靖实习记者杨潇
如果你两、三年前的夏日来到柏梓镇梅家村,循着道路两旁放眼望去,延续千百年来的种植传统,绿意盎然的稻谷依然是农田里的主打。2015年开始,梅家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植结构由单一的粮食为主,变成了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相互搭配的局面。
近日,记者来到该村葡萄园里,只见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葡萄熟了,引来了不少游客入园采摘、摄影留念。网友组团采摘欢粒大皮薄齐称赞
日前,由《看潼南》APP组织的网友前往梅家村合作社葡萄采摘园免费采摘、品尝葡萄。进入采摘区,看着绿色藤蔓下坠着一串串色泽饱满的葡萄,网友们立刻投入到了“寻找单串最大葡萄”的活动中去。
“快来这边!这边的葡萄又大又甜!”“来了来了,剪刀给你,把pose摆好我先给你照一张……”葡萄园里,大家呼朋唤友笑语不断。
记者观察到,为方便游客朋友采摘品尝,村民们还贴心地在葡萄袋上用“好、1、2”来区分葡萄的成熟度,以免游客误食未成熟的葡萄。掀开包装袋,可以看到葡萄表面干净光滑,没有虫洞,游客们可以“开袋即食”。
“吃葡萄要吐葡萄皮”的比赛掀起了活动高潮。五位选手争先恐后地将洗净的葡萄大把塞入口中,以近乎于“风卷残云”地狼吞虎咽着,而围观游客此起彼伏的“加油”“记得吐皮别犯规”,则让比赛气氛越发激烈。
“葡萄很甜,皮也好剥,轻轻一抿皮就吐出来了,好吃好吃,今天算是吃安逸了!”“对头对头,他们这个葡萄不仅甜,还没得籽。比起我头几天在超市买的,是要好吃得多!”比赛结束,参赛者和朋友分享着刚才吃葡萄的感受。
“参照这个品质和口感,回家后,我上次去市场上买的葡萄估计得扔!”一名网友笑称。
结算完毕,网友们提着沉甸甸的包装袋,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风调雨顺品质优惟愿增产又增收
近年来,体验式农业和蔬菜瓜果采摘受到市民的青睐。梅家村的村民们一合计,也选择了种植葡萄发展采摘这条路子。
一年多时间,各项基础条件改善迅速。进入葡萄园的道路修通了,合作社管理用房前的坝子进行了硬化,来往车辆有了集中放置点。园子上方覆盖了遮阳网和塑料膜,防止雨水侵蚀和虫鸟进入。园子四周,铁栅栏把种植基地归纳成一个有机整体,方便管理。园子内6个品种的葡萄,从右至左依照成熟时间先后排列,便于采摘。
合作社的做法得到了同行的认可。6月中旬,荷兰农民生产者协会农业专家弗兰克·杜维斯丁、汉斯·特斯拉来到柏梓镇梅家村,了解该村百姓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对葡萄园种植管理给予高度评价;7月上旬,沙坪坝区凤凰镇农村专业合作社联盟考察团来到村里,对葡萄园良好的种植环境和规范的田间管理赞不绝口。
“在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之后,结合咱们的土质特点,我们种植了夏黑、美人指、玫瑰香等6个品种,满足市民不同口味需求。”梅家村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刘琪林介绍,今年风调雨顺、日照充足,180亩葡萄从7月陆续进入成熟期。由于不同品种成熟时间有先有后,该葡萄园采摘期长达2个多月。目前夏黑等已经成熟,从消费者反馈情况看,糖分较高口感好。
由于长途外销对包装和冷藏要求较高,葡萄的销售半径受到了影响。“目前,我们前期主要以接待市民采摘为主,欢迎区内外消费者前来体验,和合作社村民一道,分享劳动丰收带来的喜悦。”刘琪林称,合作社也在积极联系大客户,减轻库存压力,减少销售风险。
7月24日,刘琪林给记者打来电话,高兴地说,从7月中旬开始,来葡萄园采摘的市民陆续增多。合作社正在全力做好接待工作,引导消费者文明采摘和购买,促进特色效益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欢迎市民朋友们前去采摘,联系电话:1398395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