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报》是经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批准,由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区委、区政府机关刊物,是潼南区唯一的平面文字媒体。《潼南报》是区委、区政府的机关报,是各级各部门的参谋和助手,是广大干部群众的良师益友,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直接窗口。
主办: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
出版:重庆市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网址:http://tnb.cqtn.com
请拨新闻热线:(023)61268827 邮箱:xwzx88888@sina.com
本报讯(记者谭春兰)“目前水稻正在抽穗,随时都要注意观察,免得遭稻瘟病。”近日,卧佛镇天台村1社村民周政富站在田埂上给记者介绍道,“以前种的谷子都是自己留着吃,现在我们‘天台山大米’有了名气,订单接都接不完。”
据了解,卧佛镇的天台山平均海拔505米,土肥水美,无污染,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种出来的大米煮熟后香甜可口,似糯而不糯,似粘而不粘,以前是历代进贡朝廷的大米,还因此地泥土如香灰,田里水色如米汤,素有“米汤水、香灰泥,胜过玉帝三餐席”的说法。
天台村曾是卧佛镇典型的贫困村,在全区精准脱贫工作中,包帮单位利用天台村独有的产业优势,因人施策、因户施策,深入实施产业扶贫,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成立了“龙穗”种植合作社,将天台村打造成为潼南优质稻生产基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15年底一举实现整村脱贫。
“因是高山种植,地势较陡,水田又不连片,在政府的引导下,我们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来进行统一管理,合作社提供种子和技术,农户自己管理,再将成品稻谷由合作社统一销售。”龙穗合作社负责人李教文介绍。
“我们种出来的大米不愁销路,每年才开始下秧苗就有人预订谷子,老百姓也因此尝到了甜头,种植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之前还有3亩水田撂荒,现在也被人全部种了水稻。”李教文说,天台山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可是因为地理原因,能产出这样优质大米的水田只有150多亩,每亩水稻产稻谷600公斤,合作社按照7元/公斤的价格收购,每亩田就有4200元的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天台山大米品牌的打造,希望以区委、区政府开发天台山旅游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天台山大米品质,把它真正打造成为一个旅游产品,让来天台山旅游的客人们都能带一点天台山大米回去。”李教文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