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总第6期 >2017-07-25编印

大暑已至
你需要这份“防中暑指南”
刊发日期:2017-07-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上周六迎来了大暑节气。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热气犹大也”。据《历书》记载,“大暑,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此时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古时把五天叫一候,三候为一气,大暑节气的三候为“初候腐草化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之日“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地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后五日“土润溽暑”,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再五日“大雨时行”,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提到三伏天的饮食,北方有句俗语,叫作“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传统习俗里,面食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部分地区还有赏荷花、“喝暑羊(羊肉汤)”、送“大暑船”下海、吃凤梨、斗蟋蟀等习俗。
高温天气如何防中暑? 这里有妙招
  大暑时节,天气十分炎热,稍有不慎,就会面临中暑的情况:头晕、全身乏力、出虚汗、口渴恶心……高温天气如何防中暑呢?区中医院副院长黄卫华为你支招,教你怎么补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中暑漏洞”,安全度过高温天。
  据黄医生介绍,按照中暑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类,三者具有渐进关系。先兆中暑主要是在潮热环境之中,患者感到头晕、疲倦、恶心、呕吐、乏力、四肢发麻、注意力不集中等,如出现以上症状,就应停止劳动或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淡盐水;而轻症中暑就是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之上出现发热38℃以上,另外就是出现一些中枢循环衰竭、面色潮红、胸闷烦躁、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等症状,这一阶段再用休息、喝水的方法,已经不容易恢复,建议去医院治疗;重症中暑时,患者的整个身体机能都会出现问题,一般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甚至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重症中暑中最常见的就是日射病和热射病。重症中暑的死亡率可达30%,而重症中暑中的日射病和热射病死亡率甚至高达50%。黄医生表示,在治疗时医院往往会根据不同的中暑程度,运用刮痧、针灸和药物治疗配合来进行诊疗。
  黄医生说,以下几类人最容易中暑,一是喝水少的人,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但需要注意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概率更高;二是出汗太少的人,先天汗腺不发达,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抑制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三是腹泻的人,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多缺水,进而引起中暑;四是睡眠不足的人,熬夜或睡眠不足7至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五是体型肥胖者,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六是剧烈运动的人,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最后一类则是情绪易激动,好胜心强的人,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大多数人以为中暑发生在室外,其实有调查显示,半数的中暑发生在室内。”黄医生告诉记者,其实高温天气,室内也不太“安全”,究其原因,一是室内相对湿度高,如果空气不流通,汗液难以蒸发,不利于身体散热;二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会降低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时更易中暑。
  不管室内室外,补上这些“安全漏洞”都有助于防暑,即保持室内通风,少量多次补水,夏季喜欢戴帽子遮阳也要注意不定时摘帽子,给头部通风散热,剧烈运动或大汗淋漓时,别立即冲凉,先休息一会儿,等体温恢复、汗液干透或者微微出汗时再洗澡。
  最后,黄医生介绍说,除了防止中暑外,要想安度酷暑,不同人群的保健养生各有侧重点。
  老年人要防心脏病。老年人在此期间要保持精神安静平和,不生气、不发怒。夏季天热,重在养心,老年人多参与琴棋书画等活动,以使心态清静、心旷神怡。要做好防暑降温,可吃些绿豆汤、绿豆粥等清淡饮食。除了脾胃虚寒、时常腹泻者,绿豆汤均可放心食用。荷叶、西瓜、莲子、冬瓜、薏仁等也具有健脾清热解暑作用,是老年人的夏日食疗佳品。大热天运动以早晚散步为好,中午应睡午觉,以恢复体力。
  中青年要预防疲劳过度。天热影响食欲,再加上睡觉晚,起得早,而工作量却不因天热而减少,易倦怠疲劳。故中青年上班族在三伏天要保证每天6至8小时的睡眠,饮食注意营养,早餐要吃好,可吃些鱼、鸡蛋、牛奶等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否则身体入不敷出,影响健康。
  儿童要防脾胃病。大暑季节天气闷热,小孩普遍喜欢吃冷饮,喝冰镇可乐、汽水等,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还不健全,过食冷饮会使胃肠道内温度骤降,局部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影响胃肠对营养的吸收,严重的还会出现胃痛、腹泻等脾胃疾病,影响生长发育。
夏季养生茶饮推荐
  一、柠檬红茶
  柠檬性温、味苦、无毒,具有止渴生津、祛暑清热、疏滞等功能,红茶是富含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的饮料之一,能够使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降低。柠檬味酸,红茶稍苦。分开来用水泡,柠檬水是含有酸味的水,红茶是含着苦味的茶。柠檬红茶有两种喝法,一是喝热的,二是喝冰的。
  二、薄荷茶
  薄荷茶具有清热明目的作用,薄荷也是治疗风热感冒的良药,具体做法是将2000毫升水烧开,放入干薄荷10克和少许绿茶,浸泡后,滤出叶渣即成薄荷茶,可加糖饮用。
  三、百合花+绿茶
  绿茶是电脑一族用于防辐射常喝的茶。百合花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主要功用是润肺清火,安神醒脑,最适合办公室女性饮用,坚持每天喝一杯效果更好,还可以减肥。
  四、玫瑰花+桂花
  玫瑰花茶,对雀斑、皱纹有明显的消除作用,是最理想的美容养颜饮品。桂花,清心、明目、解口燥。这两款茶叶加在一起可以解毒,帮我们把体内的毒素排出来,而且对皮肤有着从内到外的美白作用。
  五、山楂茶
  山楂有消食导滞、活血化淤的作用。经常饮用山楂茶,可降低血糖,调节血压。具体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想助消化则可食用炒山楂或焦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