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经济·综合总第4期 >2017-07-21编印

搭乘互联网东风 传统企业走进新天地
刊发日期:2017-07-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市民在易田电商选购农产品。

市民在易田电商选购农产品。


  

本报记者 王鹏
  “小张,来帮我搭把手,这箱货有点重,一个人搬不动。”日前,记者在玉溪镇见到“电商达人”杨林时,他正在把一箱箱包装好的“土货”农产品搬上运输车。杨林告诉记者,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现在他的网店销量可观,自身盈利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
  “土鸡蛋、土猪肉、农家蔬菜等‘土货’商品在网上很火,现代人都想吃绿色生态食品,土东西特别受欢迎。”
  2014年4月,杨林在淘宝网注册了第一家网店“潼南久隆电子商务”,他把老家产的花生、红薯、萝卜、土豆等都拍成照片放到网上,这些颗粒饱满、绿色天然的土货很快就引起了人们注意。没几天,第一笔生意来了,紧接着,一笔笔订单接踵而至……
  如今,杨林已发展了3家网店,日均访客数达到1000人左右,日均成交量在200单左右,每月销售收入都超过10万元,月利润超过2万元。
  同样的一幕,出现在柏梓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7月18日一大早,顺丰公司的快递员正忙着为一箱箱农产品贴快递单,准备送往湖南、广西等地。据统计,在我区,仅顺丰这一家快递,通过电商售出的农产品日均发货量已达500箱,比2015年翻了一番。
  据悉,这些农产品订单来自全国各地,全部通过网络下单。2016年9月,我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在柏梓镇正式创建,覆盖该镇28个村(社区)的易田农村电商服务站正式上线运营。当天,刚刚上线的2000余箱黄桃罐头、桂花蒜等特色农产品不到两个小时就被哄抢一空,特色农产品通过该渠道顺利打开销路。
  “部分专业合作社在营销方面做得很差,往往好的农产品卖不起价。这个服务站可以帮他们打开销路,他们可以安心在家里生产,销售全部由我们负责。”易田电商负责人滕德素说,说起购买农产品,传统的模式就是到市场或超市选购,一级一级的中间商不但提高了价格,还保证不了新鲜。而通过电商直销,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利润,同时让更多人买到了心仪的产品。
  昨天下午,正在江北新城易田电商营业点线上购物的何先生说,“现在买农产品不用下乡去了,在城里就能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他以前为了吃上放心的土货,常常开车到乡下亲自选购,现在有了这种线上直营店,买东西既放心又方便。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给传统销售模式带来很大冲击,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户个人,都应与时俱进。”区商务局负责人程伟说,去年以来,区内不少企业借助互联网实现创新,他们纷纷建起淘宝店、微网页、微商城等电商销售平台,更多地用互联网来处理销售业务。而易田电商充分运用“互联网+”营销,使农民买卖产品不再难,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企业典范。
  “对我区而言,用好电子商务,既是促进‘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更是利用‘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发展举措。”程伟说,同农产品销售企业一样,借助互联网东风,许多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通过科研创新、技术改造实现“凤凰涅槃”。
  据了解,我区成立有两江蔬菜生产力促进中心、未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级科技园区1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科技示范基地20余个,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电商体系。截至目前,全区电子商务企业达到492家,登记注册的个体经营户达到1200余户。随着京东、苏宁易购、本酷科技、易田电商等知名电商及服务企业的入驻,实现交易额10亿元左右,网络零售额超过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