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3期 >2017-07-20编印

“限塑令”遇尴 尬 塑料袋仍风行
本报记者谭春兰
刊发日期:2017-07-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限塑令”明确规定: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如今,九年过去了,“限塑令”收效如何?调查中不少市民对于限塑令已经模糊、渐渐忘记。那么生活中,市民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如何呢?

农贸市场塑料袋仍可以无偿使用
  昨日,记者走访了凉风垭、八角庙、莲花农贸市场等地,“限塑令”在这些地方的施行情况不容乐观,简直“名存实亡”。
  在八角庙农贸市场,记者看到,每个摊位基本上都挂着塑料袋,有的摊位上还挂着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有大有小,种类齐全。商户们告诉记者,他们的塑料袋从来没有跟顾客收过钱,商家提供的塑料袋全是免费的。
  一个西红柿、两头蒜、甚至三根黄瓜,凉风垭农贸市场菜贩李老板告诉记者,他们一般都会分类给顾客装袋,虽然成本增加了,但是却不敢收费。
  一位卖蔬菜的商户表示,“我也不愿意提供塑料袋,两角钱也是钱,可是买菜的人不干,有人买一种菜还要两个袋子呢,怕袋子不牢实,担心菜掉地上,你要不给塑料袋,人家就不买你家的东西。”
  记者在现场看到,顾客挑选水果蔬菜时,商户都会主动递送超薄塑料袋。很多市民在农贸市场转一圈下来,手里就提了三、四个塑料袋。
  正在挑选苹果的王女士说,“老百姓就图个方便,塑料袋又轻,使用又方便,怎么可能不使用。有时候逛街或下班路上买点水果,随手用塑料袋装一下很方便,东西总要有袋子装,不让用塑料袋,除非能提供其它的袋子。”

商场超市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比农贸市场和小商店,各大超市对于塑料袋的控制稍微严格。超市专门的塑料购物袋只能有偿提供,大的5角一个,小的3角一个。针对这一现象,超市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被批评将“限塑令”变成了“卖塑令”。
  昨日中午,记者走访了老城、江北几家大超市,这些超市均未给消费者提供环保袋,想装东西只能用塑料袋,老百姓想环保也环保不了。
  一把藤藤菜、三两个土豆、一小把四季豆……别看东西不多,超市的工作人员依然用透明手撕连卷塑料袋将它们分类装好、称重、贴价签,一种商品一个袋,大部分的市民手中拎着三四个塑料袋。
  记者看到,在几个超市的散称食品、蔬果区里不要钱的塑料袋,不停被顾客抽取甚至被带走。在超市结账区收银处,记者观察了五分钟,十个顾客里面就有七个选择花钱购买购物袋。

顾客消费没有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
  随后,记者又询问了超市的一收营员,她表示,超市并不提供布的环保袋,许多年轻顾客也都没有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又觉得两三角钱不算什么,所以都是直接购买塑料袋,仅她这一个收银口,一天就能卖出上百个塑料袋。
  一位正在超市挑选洗漱用品的陈小姐称,“我总觉得环保购物袋不太漂亮,也不方便携带,而且我总是临时到超市买些东西,所以很少自带购物袋,好在花钱买塑料袋也并不贵,几角钱就搞定了。”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在现场记者也发现了不少中老年人,都自带了手提环保购物袋。
  家住外滩的孙大妈告诉记者,自“限塑令”推行以来,她一直坚持带布袋进出超市,倒不是为了省钱,主要是为了环保,即便是时时注意少用塑料袋,孙大妈说每个月下来家里仍然会积攒一堆塑料袋。
  在江北新世纪超市收银处,正在用环保布袋装东西的陈大妈也表示,“在超市买塑料袋要3—5角一个,虽然不贵,但每次买回家难得收拾,还是自己带的布袋经济实用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