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策划总第2期 >2017-07-19编印

照顾四肢残疾弟弟20年 “半聋人”曾淑平“长嫂如母”写大爱
本报记者付瑜/文田茂培/图
刊发日期:2017-07-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曾淑平和张伦

曾淑平和张伦

曾淑平推着晒完太阳的张伦回屋休息。

曾淑平推着晒完太阳的张伦回屋休息。


  


  仲夏之夜,塘坝镇金山村,田野里蛙声此起彼伏;窗外知了,在树上叽叽喳喳……透过窗户,我们看见一处民房里,亮着昏黄的灯光,一位中年妇人正佝偻着,拿着毛巾,轻轻地给一位四肢残疾的男子擦洗身体,前胸、后背一遍一遍细心擦拭……隐约听见窗户里,传出来欢声笑语。
  听村里老人说,这样夜晚已经持续有20年。
  什么力量让这样的夜晚上演20年?那一方窄窄窗户里演绎着怎样的故事?民房里的妇人和男子是什么关系?今天,请跟着记者一起走进那扇窗户里的故事。

张伦因病致残 长嫂如母不离不弃
  残疾男子名叫张伦,62岁,身长约90厘米,穿着青黑色短袖,两手臂残肢在运动着。
  中年妇人是张伦的大嫂,名叫曾淑平,64岁,一只耳朵失聪,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普普通通的农村妇人,即使自身有病却对张伦不离不弃,诠释着“长嫂如母”这个词的温暖涵义。
  “二弟,医生说你四肢肌肉,已经从里到外溃烂,伤口感染严重,肉已经烂得可以见骨,为了保住性命,必须做四肢截肢手术,再不做决定就晚了,我们舍不得你走……”
  1978年,正值青年的张伦,看着慢慢腐烂的四肢,听着长嫂焦急的声音,望着悲痛的家人,他知道他们在等他做决定,是直面死亡还是做一个废人苟且活着。
  “老天呀,为何要对我这么残忍,我只是患了重感冒和脑膜炎,为什么要落得如此下场……”张伦绝望地捂着脸。
  他其实想一死了之,不想成为废人拖累家人,可是看见母亲和亲人期待的脸庞,他不知道如何开口。
  几天后,张伦终于接受截肢。先后经过了3次大手术,张伦双腿从根部截掉,右臂截掉手掌,左臂截掉一大部分,剩余约15厘米。虽然,保住了生命,但他成了“冬瓜人”,仅剩的残臂,成了他艰难人生中最宝贵的求生工具。他的人生一半是活着,一半是绝望。
  在县人民医院治疗两年后,母亲将张伦接回家中。
  当时张伦母亲还年轻,能够照顾张伦。
  曾淑平就常常过来帮忙,家里的农活、家务都被她承包,帮助母亲一起照顾张伦。
  日子如沙粒一般在指尖流走,一晃到了1997年,张伦的母亲转眼间已是古稀之年,垂垂老矣。
  母亲最放心不下张伦,她走后,谁来照顾他。儿媳虽然孝道,这些年一直照顾着她和张伦,但是她过世,谁能想到以后,久病床前无孝子,更别说嫂子照顾小叔子了。为此,母亲常常长吁短叹,常常暗自流泪,日渐消瘦。
  曾淑平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想,要解决母亲心病,必须让母亲相信,我们一定不会抛弃张伦。
  为了给母亲吃下定心丸,她主动提议,将在外打工的三弟和四弟召集回家,将照顾张伦的事情作出承诺,定下来。
  “妈,我丈夫、三弟、四弟都在外打工,让他们回家照顾张伦不现实,我一直在家务农,你走了,由我来照顾二弟,我绝不会抛弃他。”曾淑平承诺。
  从此照顾张伦的重担便压在了曾淑平的肩上。谁知,这一承诺便是20年的不离不弃。

细心照顾直到老 搀扶生命显大爱
  “淑平,我要走了,张伦就拜托你了。这些年辛苦你了,把张伦这个‘包袱’丢给你,我对不起你呀!”老母亲干枯的手,拉着曾淑平和张伦,说出遗愿。
  “妈,你就放心,有我在一天,就不会让他饿着,我们一定会把他照顾好。”曾淑平抹着泪回答。
  “妈,我相信大嫂他们会把我照顾好,你放心。”张伦恨自己是“废人”,竟不能给母亲擦拭眼泪,让她到死都还在担心自己。
  看着周围泣不成声的家人,2012年,老母亲如秋叶一般凋零了。
  “她是带着对媳妇和儿子们的信任走的。”,邻居们这样说。
  母亲走后,照顾张伦便成了曾淑平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阳光正好时,曾淑平会把他背出屋去晒太阳;寒冬时节,她白天用热水袋给他取暖,晚上为他铺上电热毯驱寒;生活上,曾淑平每天给他穿衣洗脸、拆洗缝补、端屎倒尿,肉和蛋总是先给他吃,补充营养……
  在曾淑平的细心照料下,这么多年,张伦从没有得过裖疮、生过大病。
  “给二弟端饭喂水都不是问题,最麻烦的是收拾大小便。”曾淑平称,她时常需要给二弟换裤子,因为二弟一不小心会将大便拉到裤子里。十几年来,曾淑平心中还是有过埋怨。
  直到2015年,她因高血压突然晕倒在地,张伦奋力呼救,救她一命才全然释怀。
  这件事情发生时,只有曾淑平和张伦在家,这可把张伦吓坏了。
  “我看到大嫂晕倒,想一定要救她,仿佛全身充满了力气,自己从轮椅上摔下来,拼命爬到地坝里,大声喊救命救命!”张伦回想起仍然心有余悸。
  邻居们听到救命之后,立马赶过来将曾淑平送到医院抢救。因为抢救及时,她才捡回一条命。
  “因为二弟,我才捡了一条命,非常感谢他。从此对他不再有怨言。”曾淑平动情地说,我有高血压随时可能出事,我走了无所谓,但是二弟谁来照顾,这是我最大的担忧。
  “我非常不幸成为‘废人’,但是我还算幸运。大嫂照顾我这么多年,没有她我早就不在了。千言万语都说不尽谢谢!”张伦感恩道。
  平时生活中,曾淑平和张伦互相搀扶,演绎着守护和爱。

自创生活技能 希望有新轮椅
  截肢前几年,张伦吃饭喝水需要曾淑平一口一口地喂。张伦觉得太麻烦大嫂了,就想依靠残肢自己解决吃饭喝水这样简单的生活技能。
  张伦告诉大嫂,自己右臂较长可以用绳子把勺子和手臂绑在一起,然后自己吃饭。
  说干就干,对于常人来说用勺子将饭送到嘴里很简单,可对张伦难上加难。
  开始时,他用勺子舀饭,不清楚力道,常常把碗打坏,饭和菜弄得到处都是。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他能够舀到饭却喂不进嘴里,“费了不少力气,都没能完成这样简单的事情,我想到了放弃,这辈子就这样了吧!”
  曾淑平没有放弃,一直鼓励着张伦,陪他练习,及时纠正。
  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有一天,张伦没有将碗打坏,一口一口用勺子吃饭,不需要曾淑平喂,他俩开心地笑了。
  “后来,我不仅学会吃饭,还学会抱着水杯喝水。我发现橡皮筋不用大嫂绑,自己缠着就可以吃饭,更方便。”说起自己自创的技能,张伦坐在轮椅上非常开心。
  “我不仅会吃饭喝水,还会小发明哟!记者同志,你看我这个轮椅有何特别之处?”
  “除了年代久远和破旧之外,没看出来。”
  “你难道没有发现我轮椅后面有两个大竹筒。”
  “我这个轮椅是十年前残联送给我的。刚开始,我坐在上面因为重心不稳,很容易从轮椅上摔下来。”张伦眉飞色舞地说着,我就想怎么保持平衡,于是想到加两个长竹筒,增加支撑点,就不容易摔到。你看,我全身向后仰,轮椅都不会后倾翻到。
  原来,张伦轮椅上的竹筒还有这个妙处,真不错!
  一旁的曾淑平看着张伦在轮椅上不停演示,便笑着说:“这个轮椅虽然还能用,但十年了,齿轮都已生锈,很难推动。我们都希望有辆新轮椅,可以推着二弟去外面散散步。”
  “现在政府好呀!路都修到门口了。我最大心愿就是有辆新轮椅,嫂子可以推着我沿着马路去赶场,看热闹……”说到新轮椅,张伦眼里充满希望。

采访扎记
向善力量 温暖城市
  张伦残疾四十年来,生活在轮椅的方寸之间,没有被抛弃。因为家里有一直照顾他的大嫂,背负起张伦的“成长烦恼”,曾淑平照顾张伦二十年,无怨无悔。
  当记者问道什么力量让你坚持这么久?她笑着说:“从小我父母教导我们要做个善良的人,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人。”原来向善的力量从小便种在心间,直到现在从未枯萎。
  曾淑平是普普通通的潼南人,像她这样的人潼南还有很多。“诚信老爹”吴恒忠、“最美志愿夫妻”陈晨和刘海、“最美教师”刘琳……一个个榜样不断涌出,镌刻着潼南文明的力量,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潼南人,用平凡和善举践行着真善美,用勇敢与坚守构筑着文明潼南。
  在一次又一次的道德洗礼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一颗仁爱之心,甘做一滴水、一缕阳光,那么潼南将充满爱,成为一个温暖的城市。经过无数次练习,张伦终于能自己吃饭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