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经济总第93期 >2017-12-07编印

能人领着跑致富有门道
——身残志坚的种菜能手梁志平,带领村民一起种菜,让大伙儿过上了好日子
刊发日期:2017-12-0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谭春兰
  梁志平在菜地察看萝卜长势情况。
  在潼南玉溪镇青石村,今年43岁的梁志平是一个令当地干部群众刮目相看的人。3岁时的一次意外事故,让梁志平失去了一只手,这是他生命中一道深深的伤痕。然而,他没有因为残疾而自卑,反而比别人多了一份自强不息的精神。他用勤劳的双手致富,打拼美丽人生。如今,他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菜大户,更是当地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养鱼逢“贵人”走上种菜路
  “因为残疾,我干任何事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汗水,但我从来都不曾在困难面前低过头。”梁志平告诉记者,由于家境不好,他初中未毕业就辍学。17岁那年,他跟着同村的人到外地打工:在建筑工地当过零工、在西藏修过边防公路、到新疆帮人种过棉花。
  因为身体残疾,又没有一技之长,梁志平一直干着出汗出血的辛苦活,多年的打工经历,梁志平意识到在外打工不是长久之计。2004年,他决定回乡发展养殖业,用打工的积蓄,在曹家村承包了80亩鱼塘,当起了养鱼大户。
  “养了4年鱼,由于养殖技术、市场销售经验不足等原因,我没赚到多少钱,养鱼场也难以维持。”梁志平说,正当自己一筹莫展之际,同村的种菜能手潘显贵和徐文光告诉他,现在潼南的蔬菜影响力越来越大,种菜比喂鱼更有前途。“在他们的帮助和带领下,我走上种菜之路,也让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

苦心学技术 一举获成功
  2008年,梁志平看中了青石坝的80亩坝地,准备发展蔬菜种植。得知梁志平要在村里种蔬菜,村干部、村民们都鼎力支持。土地顺利承包了,可没有种植技术咋办,这很让梁志平伤脑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技术就学,铁棒都能磨成针,我还不信学不会!”梁志平时刻在心里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
  怎样选种、如何防治病虫害?
  为了学会种菜,他白天泡在菜地里,晚上沉浸在技术指导书中,遇到问题,就打电话向懂种菜的朋友请教,有时还专门跑几十里路向县里的农业专家请教。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第一年种的80亩白菜、辣椒获得了成功。
  蔬菜大获丰收,他乐得不行,可是立马又为销路犯上了愁。
  当年,蔬菜基地才开始发展,基础设施差,把菜运出去销售很麻烦,要用板车拉、人工推、背篼背,运输费用高,外面的客商也不愿进村来收菜。”梁志平感慨地说,以前卖菜常常是深更半夜把菜拉到重庆、贵州等地的批发市场,早早卖了又赶回来准备下一趟,一天睡三四个小时是常事。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蔬菜在运输中损耗较大,第一年梁志平只赚了万把块钱。虽然赚得少,但也算尝到了甜头,加上在奔走卖菜的过程中,他也结交了很多外地客商,种菜不愁技术,也不愁销路的梁志平心里有底了,他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他在村里又承包了近200多亩地,种起了“潼南大萝卜”,并大获成功。为了扩大种植规模,2016年,他还在遂宁船山区承包了200多亩土地,种植玉米、白菜和潼南大萝卜,年收入100多万。

蔬菜销全国 村民一起富
  “这几年,政府非常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如今蔬菜基地里道路四通八达,排水灌溉设施都很完善,我种菜也越来越有信心了。”梁志平说,如今,菜刚种下去,就被外地客商预订了;菜收成时,基地里更是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
  “现在种菜享福哟,国家政策好,每年还能领种植补贴,即使是菜价、销售不好的年头,种植户也不会血本无归。如今,我只管专心把菜种好,让基地的工人收入更高,同时,我还要带领乡亲们一起种菜,共同致富。”梁志平介绍,他的基地每天需要20多名村民帮忙打理蔬菜,农忙或收成时,每天需要的村民多达上百人。
  正在地里撒萝卜种子的村民陈中碧高兴地说:“我今年60岁了,一直在家带孙子,今年孙子上初中了,我在家闲着没事,就来小梁这儿打工,平时一天能挣几十元钱,收菜的时候一天可以挣100多元,真没想到自己的‘老手艺’现在还能挣这么多钱呢。”
  “小梁可是我们村顶呱呱的人物哟,别看他少一只手,可是头脑灵光得很,又吃得苦、舍得干,他在村里流转土地种菜,大家都跟着享了福。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老百姓也跟着种菜,大伙儿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青石村原生产队长卜一平对梁志平赞不绝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后,我还要带领乡亲们一起,在当地把种植规模搞大点,不断优化种植品种,让地里长出更多金子来!”梁志平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