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高粱精加工。
察看有机高粱生长情况。
检测入库高粱湿度。
核心提示
在贵州省遵义市,但凡提到谢晓焱,业界熟悉他的人都翘起大拇指点赞。用众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人,值得信赖!”走进谢晓焱的办公室,墙上高高挂着8个大字:诚信为本,德正业兴。作为贵州遵义川义粮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8个字是他做人的根本准则,也是他成功的经商之道。
奋勇开拓异乡创业
“1996年,我在老家柏梓镇街上与同学合伙开了一家稻米加工作坊。由于老家旁边有个做粮食生意的老板,从小耳濡目染,对这一行业比较了解。当初创业时首先想到了搞大米加工。”11月下旬,在贵州遵义川义粮贸有限公司见到董事长兼总经理谢晓焱时,他讲起了与粮贸那份难解的缘分。
1972年,谢晓焱出生在柏梓镇的山边村,在家排行老三。他从小天资聪颖,刻苦好学,是家里的得力助手。高中毕业后,谢晓焱到永川自考班学会计。毕业后,在当时沿海打工热潮的鼓舞下,毅然去到广州打工,1996年到新疆搞建筑,但由于才毕业不久,心高气傲,因为没干过体力活,最后一事无成,只得回柏梓另谋发展。
在父亲的支持下,借款两万元,与同学合伙开了一家稻米加工作坊,但一年下来也没有赚到什么钱。1997年春节,听大哥说在遵义市粮食加工利润高,于是毅然退股,揣着原始资金两万元,来到遵义市跟着亲戚做起了大米加工生意。
“当时和大哥、大表哥一起开了一个大米加工作坊,他们两个负责管理和加工,我就负责跑业务。”谢晓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白天我骑着单车去市区各个零售店联系销路,晚上请当地的拖拉机送货;有一次,大表哥为了节约卸车费,说我们自己扛,当时200斤的麻袋包,连续送几趟货一直要持续到晚上2、3点钟,回到家里简直累瘫了。”
为了立足于他乡,谢晓焱动了很多脑筋。白天跑销售、晚上送货,什么都做,他的勤劳踏实也为他赢来了许多客户和资源。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但是三个人根本分不到多少钱,他与大哥商量后,决定自己出来单干。
“1997年下半年,我和大表哥分了家,通过父亲在老家找亲戚朋友帮忙,给我筹集差不多十万元左右资金,我自立门户,做起了大米加工。”谢晓焱说,“当时我压力特别大,一是想到怎么努力地挣钱,成功地把钱还回去;二是要给家里挣口气,不能让父亲一生建立的诚信被我给毁了。”
拿到钱后,他在遵义市开发区茅草铺租下了一个100多平米的厂房,成立了“谢三大米加工厂”,然后开始没日没夜的在厂里和市场上奔波。1998年,刚好遇到国家粮食政策改革,天时地利人和,找到了新的货源,加上谢晓焱勤劳肯干,从中赚了一笔。
就在短短七八个月内,他居然挣了一二十万元,是这个行业一年的收入。不仅把父亲借的钱全部还了,还让亲戚朋友看到了他的能力。
几起几落转战金沙
尝到了成功甜头的谢晓焱,意气风发,便想到何不把加工厂的规模再扩大。1999年,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收购了当地新店子粮油市场附近一家占地1000多平米的大米加工厂,本以为生意就此走上正轨,没想到却是接二连三的打击。
2000年时,城市快速发展,厂区租住地遵义市食品公司改制被政府出售,不得已只有搬厂房。“当初到处都在拆迁,厂房紧俏,我们前前后后搬了五次家,那几年是搬一次亏一次,最后在颜村马栏坝桥头找到一个三百多平米的房子,我们才真正稳定下来。”回忆创业的艰辛,谢晓焱仍很是感慨。
打击并没有让谢晓焱沉沦下去,反而使他更加积极努力的去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我觉得他很能吃苦,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车,每天早晨都是两、三点坐火车或客车去找货源;他在外面进货,我就在家里打理,一天到晚都是这么忙忙碌碌熬过来的;有时,早上孩子都上学了,我们还没有睡觉,想起那时真是苦啊。”谢晓焱妻子邱艳华说道。
谢晓焱为人讲诚信,能干踏实,渐渐得到客户和邻居的认可米厂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也有了一定的积蓄。
2006年,随着粮食市场的逐渐饱和,加上货源紧张、设备落后,谢晓焱的加工厂又遇到了麻烦。要么解决资金问题更新设备,要么另寻它路,这让他犹豫不决。也正在这时,谢晓焱良好的信誉度和诚信美德又为他迎来了另一个机遇。
“喂!谢三啊?最近发展得怎么样啊?”过去一个货源供应商,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光明粮油储备管理有限公司何总打来电话,介绍该县要建立粮食应急加工厂,邀请谢晓焱过去投资建厂。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商机!”谢晓焱马上意识到转折的机会。“能和有实力的公司合伙经营,这既能保证充足的货源,又能保证资金充裕。我决定牢牢抓住这次机会,再苦再难也要硬着头皮上。”
2007年3月,谢晓焱只身来到金沙县建厂,遵义的加工厂交给妻子打理。
签约供货茅台、劲酒原料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加工方式,谢晓焱又大胆地投入了仅有的20万元资金,购置了新的设备和技术,成立金沙县森川米业有限公司。有金沙粮油储备库作后盾,保障了充足的货源。但是金沙县市场小,销售总量上不去。“一年下来,不但没有挣钱,还亏了一点,当时都有放弃这行的感觉。”谢晓焱回忆说。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同年,湖北宜化集团收购了金沙几千人的金沙回沙酒厂,内部机构改革后,准备采购原料开工。“喂!谢三啊!给你说个好消息,回沙酒厂开工生产,他们管理层对这边不熟悉,到处找稻壳,我想这是你的老本行,你去问一下要好多吨?”光明粮油储备管理有限公司何总又打来电话。“看到老谢没有赚到钱,我心里也不好过,想积极帮他找出路。”何总是个热心肠。
“当时,我记得下着小雪,回沙酒厂采购部周部长咨询能不能在三天之内,给他们调运几车稻壳,我听到后心里高兴极了,马上说。明天一早就能到位。”干大米加工这么多年,他有了这方面的资源,他立即给遵义的朋友打电话,组织了三车,连夜冒雪拉到金沙。采购部的周部长很是惊讶,他们在金沙及遵义都找了好几天了,都没有调到货,谢晓焱说到做到让他刮目相看。
在供应了一段时间稻壳后,凭着自己多年的诚信、经验和资源,酒厂相关负责人也了解他的为人,对他说到做到的态度和能力大加赞赏,开始和他商谈提供酿酒原料高粱、小麦,并当即和他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么大的单子,资金周转成了问题,一些企业了解他的为人,主动拆借资金,帮他度过难关,企业也慢慢壮大起来;同时他的企业一步一步得到业界认可,在2009年下年,金东(原来的华泽)集团收购遵义珍酒厂,他又顺利签下大单,成为该酒厂原料的主要供应商。
2012年,经过多年的发展,谢晓焱回到遵义,成立贵州遵义川义粮贸有限公司,并与茅台、劲酒、郎酒等多家大型酒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公司经营起了酿酒原料——高粱(本地糯高粱和东北高粱)、小麦、稻壳、稻草的种植发展、收购、储藏、销售和供应业务,年销售高粱、小麦十几万吨,营业额上亿元。
结缘有机助农增收
在企业不断壮大和原始资本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谢晓焱开始不满足于普通的粮食贸易,他暗暗寻思:现在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温饱,更追求安全健康。贵州自然环境这么好,何不在这片沃土里发展有机种植?
说干就干!谢晓焱创新经营模式,针对“有机高粱产量低、粮田规模小、农户规模‘小、散、弱’”的问题,按照“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有机高粱种植。
通过珍酒厂牵线,2012年,谢晓焱与遵义市汇川区农牧局负责人一拍即合,双方签订利用团泽镇、高坪镇、泗度镇、板桥镇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环境,合作建立有机高粱种植基地,采取“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的模式,与当地的4000多户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推广有机高粱种植,公司直接收购有机高粱、小麦。
为鼓励当地更多农民重回田地,谢晓焱投入资金,帮村里修道路、水渠,帮农民修房补漏、买挖掘机等耕种工具;因地制宜选用优良高粱种等提供给种植户。为提高农户种植技术,他安排技术人员进村为农户讲解,村里半月出一次黑板报,介绍种植技术和注意事项等。在种植上,引导农户通过翻晒田土、种植绿肥、引进好水,创造良好生态条件,采用有机耕种方式,保证优质有机高粱质量。
“开始大家种得少,后来有机高粱与普通高粱的差价,让种植农户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有机高粱,种植的规模也年年递增。”泗度镇村民钟福林笑着说。
40多岁的钟福林2012年只种了1亩,而到今年,他种了30多亩有机高粱。他指着眼前收购来的高粱兴奋地对我们说:“这都是我种的,用生物农药、物理杀虫,机械收割,种有机高粱比种普通高粱划算,一亩增收200多元,总收入高多了,而且是订单生产,不愁销路,种得好还有奖金。种有机高粱蛮有前途!明年我想多种点。”
“我们的有机高粱每一袋都要抽样送去监测。每一项检测指标都达到标准才能以有机高粱投入市场。”谢晓焱将一份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提供的检测报告递给我们。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对送检高粱测试样品中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方面的100项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为“NO”。为保证有机高粱的质量,公司2014年10月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严苛的检测标准,保证了有机高粱的高品质。而打造“有机产品”正是谢晓焱带领公司员工一直秉承的理念。公司生产的有机高粱色泽光亮、味道清香,用优质创出了优价,受到市场青睐,赢得广大消费者和客户的信赖与支持,今年有机高粱创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2014年公司被遵义市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市级扶贫农头企业”。
目前,谢晓焱是贵州省潼南商会监事长。“诚信经营、质量保障”让谢晓焱经营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谢晓焱相信,在他的诚信经营下,川义粮贸会进一步壮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