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91期 >2017-12-06编印

田间地头巡实情 农家小院察民意
我区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结硕果
本报记者谭春兰通讯员曾立伍
刊发日期:2017-12-06 阅读次数:437 作者:  语音阅读:
召开座谈会。

召开座谈会。

在玉溪镇五通村察看现场。

在玉溪镇五通村察看现场。


  

  “人大主席利用职务之便为岳父母违规办理低保,村主任向办理房产证、林权证的农户收取工本费作为村级工作经费!”
  “高山生态移民搬迁补偿资金发放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新农村建设处于停滞状态;村干部虚增种粮直补面积,优亲厚友套取国家专项资金!”
  今年第一、二轮巡察,扶贫领域始终是问题发生的重灾区。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央一再强调要对向扶贫资金“动奶酪”的问题加以严惩,竟然还有不收敛不收手的。
  “立即对扶贫领域进行专项巡察,查找问题,追究责任,形成震慑!”潼南区委责成巡察领导小组迅速拟定第三轮巡察方案,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巡察组,对主管扶贫资金项目的行业部门和落实扶贫政策的基层单位开展专项巡察,由区委巡察办对扶贫领域移交问题线索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督促。
  9月下旬,四个巡察组分别进驻区民政局、林业局、扶贫办和宝龙镇,区委巡察办对问题线索处置情况进行梳理汇总,扶贫领域专项巡察拉开帷幕。

紧盯部署决策 查找政治问题

  “殡仪馆建设项目按照合同约定应于今年7月投入使用,至今还没有验收,你们采取措施没有?镇街敬老院入住率太低,你们是否研究了解决办法?社会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你们开展了监督检查没有?”巡察组一进入民政局,便提出一系列问题。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巡察组深入基层走访敬老院,翻阅财务票据,察看项目建设,过问低保群众,接触涉军群体,田间地头拉家常、摸实情,农家小院搞座谈、问民意,办公场所查资料、找证据,从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情况倒查党委领导班子集体特别是一把手重视扶贫工作情况。通过比对核实、谈话了解等方式,重点检查是否部署研究扶贫工作、是否监督检查扶贫成效、是否及时解决扶贫问题。
  区民政局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薄弱,推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流于形式,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传达不及时;区民政局、财政局和镇街社会救助资金空挂闲置严重,没有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领导不力、处理不当;全区273个社会团体只有极少数成立了党的组织,团结、领导、动员、教育群众不足……一系列政治思想认识不到位,决策部署走过场的问题逐一浮出水面。
  群众反映扶贫项目验收过于简化,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会给村民出行带来隐患。信号就是线索,舆情就是命令!巡察组马不停蹄,赶往玉溪镇五通村、上和镇五岩村、柏梓镇垭口村现场察看扶贫公路,走访当地群众,普遍反映区扶贫办对镇乡的碎石路、人行便道硬化工程验收,未经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只凭眼观手测进行评定,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返回区扶贫办查看党委会、行政办公会记录,发现2013年至2016年不少项目确定和资金拨付集体研究记录缺失或不完整。
  “‘三重一大’事项你们研究没有?民主集中制原则你们坚持没有?扶贫工程质量你们拿什么来进行保证?”巡察组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原以为你们只在机关问问干部,看看资料,哪知道你们会走村入户核实情况。是我们忽视了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政治意识大局观念,我们将及时加以整改。”区扶贫办领导有点惊讶。
  以小见大,顺藤摸瓜,“探照灯”变成了“显微镜”,许多政治思想问题在巡察组的言语交流之间原形毕露。


紧盯利益分配 查找经济问题

  “杜甫平你认识吗?他生前从事什么职业?死后采取什么方式安葬的?”接到群众反映,巡察组赶到田家镇桂园村,向当地干部群众了解情况。
  “是我的邻居,小学退休教师。曾与我一起共事过,前年死的,死后进行了土葬。”
  “不是火化吗?”
  “怎么可能?当时天气热起来了,尸体在冰棺里停放了几天,请了道士做道场,敲锣打鼓的闹热了好几天,大家都看见的。”
  办理假火化证,骗取丧葬费抚恤金,领取遗属补助一事果然不假,殡葬管理制度需要落实和健全。巡察组马上赶回区殡仪馆,查看火化证、骨灰盒、冰棺等领取、购买、登记、使用、注销、报损等情况,发现财产登记管理不健全,证件交接手续不完善,证件办理过程缺少监管,固定资产报损没有严格按要求执行。
  “殡仪馆在报损固定资产和易耗品时,未经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审批,财务人员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将50.9万元固定资产销帐,多报损35.9万余元,为个人谋取私利留下隐患。殡仪馆骨灰盒及其殡葬经营收入账务不清,管理十分混乱。”
  “区扶贫办擅自改变异地扶贫搬迁补助发放标准,违规审批财政贴息资金,违反上级文件精神。”
  “区民政局下属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
  ……
  通过巡察组个别谈话、座谈了解、电话回访、票据核对等多种方式,一系列与钱有关的经济问题逐一显现,列入巡察报告之中。如何斩断利益链条,把控廉政风险,将是整改面临的重大课题。


紧盯服务管理 查找作风问题

  “老乡,你们办事方便不?有没有干部吃拿卡要?”逢场天,巡察组干部到宝龙镇服务大厅“凑热闹”。
  “就是不方便,办理程序没有在醒目位置公示,办公楼没有看到导引图和咨询台,办公室的名称缺乏或字体太小,我们办事只有到处问!”办事群众如实回答。
  到整个办公楼转悠一圈,发现群众说的基本属实。巡察组立即向镇党委领导反馈,短时间内得到了整改落实。
  听说严寨村干群关系紧张,巡察组马上进村入户,与田坎上的百姓交谈,和农家大院的群众座谈,详细询问,仔细聆听。
  “原来是政策宣传不到位!”经过分析,巡察组恍然大悟。
  征地拆迁占地社保指标分配办法、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方式、建安税征收依据、集体资金使用范围等等,严寨村没有及时进行公开,重大开支没有公示,干部习惯赌“包包捎”,一目了然的账成了糊涂账,干部很委屈,群众有怨言。办理低保申报,村干部不愿开动脑筋讲究实际,竟然将部分理由写成“子女不孝”,引起群众的不满。
  “要加强服务管理,抓好宣传解释,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巡察组对宝龙镇的巡察报告如此建议。


紧盯整改落实 查找偏差问题

  “老黎,你反映的村干部贪占种粮直补款的问题我给你说一下。”巡察办负责人拨通了实名举报人电话,“我们是这样处理的,经过调查核实,贪占的金额是……”
  “知道了,钱退了,他本人受到了党纪处分,严重警告!谢谢你们。”对方的声音听起来有点激动。
  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是巡察成果运用的必修课。
  “柏梓镇收回的高山生态移民资金如何处置的,新农村建设有没有进展,群众是否满意,还有其他的问题吗?你们的整改报告没有说,要实事求是地报告。”巡察办与巡察组一边审查问题整改报告,一边向柏梓镇党委相关人员进行了解,同时安排巡察组尽快抽时间到现场去实地看一看,听听老百姓的意见。
  把巡察放在一线,把问题对准干部,通过发挥政治显微镜的作用,找准症结,开出良方,构筑良好政治生态助推全区精准脱贫是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的目标。2个多月来,四个巡察组走访群众200余人,察看项目建设40多处,接待来访人员50余人次,收集来信来电近30人次,翻阅财务票据2.8万份,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三大类问题30个,问题线索16个,提出建议41条,督促有关人员退回违规发放或领取的补助4万多元。相关问题线索将报告区委同意后,进行分类移交处理,问题及整改建议按双反馈原则落实。前几轮巡察反馈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0个全部得到及时处理,涉及的相关人员给予党政纪处分14人,移送司法3人,立案审查2人,诫勉谈话3人,为查处基层微腐败形成了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