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105期 >2017-12-26编印

一条石子路铺就美丽乡村梦
刊发日期:2017-12-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对于党的十九大代表、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镇佛镇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来说,体会尤为深刻。通过最初一条10万元修好的石子路,王海燕带领村民们发展产业,让大家逐渐脱了贫。 新华网赵紫东摄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对于党的十九大代表、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镇佛镇村党支部书记王海燕来说,体会尤为深刻。通过最初一条10万元修好的石子路,王海燕带领村民们发展产业,让大家逐渐脱了贫。 新华网赵紫东摄

  花椒产业是王海燕新瞄准的“朝阳产业”。对于花椒,王海燕比农户还牵挂它们,常常带着种植户一起往地里跑。 新华网赵紫东摄

  花椒产业是王海燕新瞄准的“朝阳产业”。对于花椒,王海燕比农户还牵挂它们,常常带着种植户一起往地里跑。 新华网赵紫东摄


  

  2017年12月21日新华网重庆电“不好意思,王海燕的采访得推迟了,明天全天她都要在区妇联开会。”12月6日,在去重庆潼南采访十九大代表王海燕的路上,新华网接到电话,原本安排在第二天的采访拍摄得往后延一天。
  王海燕是重庆市潼南区田家镇佛镇村党支部书记,是一名基层十九大代表。从北京开完十九大回来,她就马不停蹄进村入户,急着将自己开会了解到的内容带给广大村民。再加上重庆市妇联兼职副主席等职务,更是忙得团团转,10月27日回到村里,就几乎没一天休息过。
  12月7日,在工作人员协调下,王海燕在中午休息时间抽出空来接受了新华网的采访。
  提到佛镇村,王海燕永远有说不完的话。2010年,她当选佛镇村的村支书,在当选的当天,有老党员对她说:“海燕,我们佛镇村太穷了,太偏僻了,如果在你这一届能够给我们修一条天晴下雨都能把车开到家里的路我们就满足了。”
  一席话深深扎进王海燕的心里。还是那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路好了,农产品才出得去,资金也才进得来。王海燕做了很多工作,说服村民们一起种南瓜,还借了2万7千元钱统一购买南瓜种子,不料天不遂人愿,由于天气原因,那年南瓜颗粒无收。
  好在最后政府出面给种了南瓜的老百姓进行补助,还拨10万元给村子修了第一条石子路。
  12月8日,在王海燕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沿着这条路驱车驶进了她工作的佛镇村。
  开阔的高速路旁延伸出一条乡村小路,小指示牌上写着“田家佛镇”,沿着路往里开,路边的小坡地上都种满了花椒树苗。王海燕指着花椒树苗说:“现在村里的花椒耕地种植面积已经有1700多亩,加上山地这些,总共能有接近3000亩了!”佛镇村的花椒预计后年就能投产,将是村子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平日里雇了不少村民来打工,挣得最多的每年能有15000元,加上土地租金,农民们的收入大大增加,最重要的是这些收入都有了保障,不用再“看天吃饭”。
  46岁的陈云书是田家镇老庙村的村民,是镇上有名的养殖户,自己喜欢鼓捣新技术,知道佛镇村要发展花椒产业,专门去学习了专业种植技术,现在成了佛镇村花椒种植的技术顾问。他告诉新华网,自己多年种植农作物的经验总结出来,“还是要搞经济作物才赚钱,现在我们的花椒已经投入了几百上千万,等到明后年投产后,这些钱很快就能赚回来。还可以给村里的老百姓提供工作,现在已经有不少农民回来打工了,照顾家里人也方便些撒!”
  佛镇村的产业发展不止辐射了镇上的其他村子,还把四川的养蚕大户也吸引了过来。何绍富跟着姐夫从四川资阳市安岳毛家镇来到佛镇村,承包了最后闲置的300亩地种桑树。他说,姐夫九几年就开始养蚕,那个年代每年的产量都比其他养殖户要高几倍,已经积攒了几十年的经验。佛镇村自然条件特别适合种桑树,他们计划投资100万,第二年就可以投产。“桑树长得很快,第二年投产后可能只有一根枝条,但第三年就会有两枝,第四年会有四枝……这样成倍地长!”养蚕每年可以收获四期,结茧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何绍富还计划发展丝绸制造业,生产蚕丝被等成品去卖,“做深加工比单纯卖产品赚得多。到那时候,我们一年四季都需要工人,就没有空闲的时候,怕是佛镇村的人手还不够哦!”
  在佛镇村,水泥路几乎通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王海燕说,现在全村水泥路共修了21公里,除了道路设施,村里的电网也进行了全面改造,以前粮食收割后,打米都成问题,“要等到半夜没有人用电才能打米,现在电网改造以后随时都可以打米,而且我们家家户户都可以用空调了。”村里大约有30%—40%的农户家里装上了空调,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米加路就是佛镇村产业发展极大的受益者,妻子有智力障碍,儿子闲着没事做,全家就靠他种点包谷,养三四头猪过活,曾经一度“家里房子都垮了”。村里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后,米加路家里的土地流转了,自己还当上了中药材种植的管理员,每天能挣50块钱,一年下来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2015年,村里筹了3万多元,加上他积攒的积蓄,把新房子盖了起来。同年,村里推荐儿子入伍当兵,去年转成了士官,每个月能拿到5700多元的工资。米加路算了一下,全家的收入现在每年能有9万来块,这些钱都要存起来“买房子,给儿子娶媳妇”。有村民打趣他:“还买啥子房子哟,你现在这个房子这么大,空气好、环境又好,儿子娶了媳妇就住这里撒!”一提到未来,米加路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
  在佛镇村,新华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全村几乎看不到生活垃圾、牲畜垃圾的乱扔乱排放,村里设有好几个垃圾站进行统一收运。产业的发展只是一个起步,王海燕的目标是居住环境的改造,“最起码让老百姓房前屋后不再是垃圾成山,垃圾有地方运走,吃水安全放心。”在她的规划蓝图里,未来的佛镇村将建成人人向往的优美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