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104期 >2017-12-25编印

重庆市潼南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多点开花,解决群众看书难题
刊发日期:2017-12-2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潼南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人口103万,该区图书馆于1979年建馆,经历多次改扩建,但馆舍面积仍仅有3070平方米,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家住潼南区江北新城桂林街道的市民李文华对此深有体会:“江北新城1998年开始修建,2012年初步建成1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一度落后。这十几年里,我每次到区图书馆看书往返花费接近两个小时,想多读会儿书太难了。”这样的烦恼不仅李文华独有,不少江北新城的读者都呼吁周边能够有一处方便的阅读场所。
  这一问题在2013年8月得到解决。位于潼南区江北行政中心外奋进广场内的潼南区图书馆江北分馆建成,虽然面积仅有80余平方米,但交通方便深受市民青睐,读者几乎天天爆满。
  潼南区乘势而进。2015年,梓潼街道凉风垭分馆建成;2016年,梓潼街道滨江路分馆成立;今年7月,潼南区投资近100万元打造的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并免费开放。这些直属分馆小巧玲珑,丰富的藏书、舒适的环境、便捷的交通让周边居民挥手告别困扰已久的阅读烦恼,文化获得感得到大幅提升。据悉,截至今年9月,潼南区图书馆总分馆流通达90余万人次、外借30余万册次,4个直属分馆流通达50余万人次、外借13余万册次。
  “潼南区图书馆直属分馆建设模式值得在全市推广。”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党委委员、副巡视员谢宾表示。
  潼南中学与新开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只有50米的距离,在该校读高二的张亮泽周末不回家时就和同学相约来到图书馆,找感兴趣的书读几个小时。
  张亮泽将事先办好的借书证放在大门外的读卡器上,验证成功后,电磁门自动打开。进馆后,张亮泽发现里面人很多却很安静。“图书馆正式开放以来,平均每天接待读者200余人次,晚上来的也有50余人。”图书馆管理员陈寒秋介绍,如果不想在这里阅读,图书还可以免费借回家看。
  近年来,潼南区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先后建成22个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个社区文化室、281个行政村农家书屋、130个文化中心户。结合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1+4”示范项目,择优选取5家网咖,政府每年购买网咖公益服务5万小时,创新性开展24小时借阅服务。目前,潼南区已经建立起以区图书馆为核心,4家直属分馆和5家网咖公益服务点为支撑,镇(街)、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文化中心户为基础,并以机关、企业、学校、部队等行业系统47个图书馆为补充的一体化图书服务网络,实现公共图书服务全覆盖。“我们始终坚持在丰富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让全区人民充分享受阅读红利,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潼南区文化委党委书记、主任何胜君表示。
  据悉,除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政府购买服务的5家网咖为群众提供全天无休的阅读服务之外,潼南区图书馆及直属分馆的闭馆时间也由晚上6点调至8点30分,有效解决了读者看书、借书与图书馆开放时间不匹配的问题,形成“双休同开放、节假不打烊、借阅全免费、全区飘书香”的服务格局和良好氛围。
  同时,潼南区还积极联动重庆图书馆、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区域性联盟共同开展各类品牌活动,目前已举办主题活动51次、展览35场、讲座32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展播110余场,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潼南区还充分利用图书流通车服务功能,开展“五进六送”活动,促进了服务阵地外延式发展。
  原载于2017年12月20日《中国文化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