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盛维尔美纸业
万利来化工
中民燃气天燃气开发
潼南高新区
遥望曾经,潼南先后诞生了革命先驱杨闇公、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解放军上将杨白冰等时代伟人,孕育了道教至尊陈抟、明代重臣吕大器、清代名臣张鹏翮、川剧大师廖静秋等历史文化名人。回首如今,“互联网+”时代的潼南,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让这座古老的城市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50.6亿元,其中潼南高新区工业总产值521.95亿元,同比增长46.7%。潼南高新区现入驻工业企业28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10亿级以上企业15家,重点科技型企业236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国家和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3家。园区企业获授权专利超3000件,发明专利190件……潼南高新区在潼南人的共同拼搏下,逐步升级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
去年12月22日,潼南工业园区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了市级专家组评审,标志着潼南高新区升级建设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工业经济。潼南升级建设高新区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在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大潮中,潼南人以满腔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定地向新的目标迈进……
政策先行
打造“创新创业”的优良生态
为创新创业提供多方位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是潼南人孜孜不倦的追求。长期以来,我区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力”,这些最终转化为创新型企业的加速赶超。
为更好地支持创新创业,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科技创新。出台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年资助金额达350万元以上。
完善创新投融资体系,与科技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建立5亿元规模的产业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用于扶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加大对园区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每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6亿元以上,并将小额担保贷款的期限放宽至2年;积极培育企业通过改制上市、股权转让等形式在资本市场融资。
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投资3000万元建设10000平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创业和创新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强“特”字
产业集群筑起经济加快发展新优势
产业发展是潼南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的基础和条件。经过十年的风雨磨砺,潼南高新区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清洁能源、消费品工业等多个产业集群,走出一条以主导产业为依托,特色产业聚集效应更加凸显的路子。
以捷佳泰机械、嘉泰数控、宝控智能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引领的制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推行智能制造,推动高新区企业进行智能化应用升级,逐步形成了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以尚益电子、恒音电子、鸿景鑫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增长。在手机制造、笔记本零部件、印刷电路板、LED光电产品等领域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形成手机整机、物联网、车载智能设备、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新型显示等智能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以民丰化工、宝禾复合肥、骐福能源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了潼南高新区在天然气综合利用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形成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以巨科环保、中欣维动力、中防德邦等为代表的表面工程和绿色建筑产业加速集聚,大力发展水清洁处理、污水处理、废酸处理、重金属在线回收等环保产业及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新材料,形成环保科技及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
以泰盛维尔美纸业、时代灯具、利蓓照明等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响应国务院“三品”专项行动要求,着力在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上下功夫,发展中高端纸制品、灯饰等消费品,融入全市建设,形成大众消费品及特色轻工产业集群。
今年1—9月,园区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1.05亿元,同比增长29.2%。1—9月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34.06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园区规上企业产值75.3%;消费品产业实现产值45.57亿元,占园区规上企业产值14.6%;传统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1.62亿元,占园区规上企业产值3.7%;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3.48亿元,占园区规上产值4.3%,产业集群筑起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广揽人才
智力汇聚创新成果
今年10月,“千名硕士进潼南”招才引智工作全面启动,区委书记曾菁华、区长王志杰亲自带队赴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现场推介,首批引进224名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我区先后承担国家级、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7项,经费达5125万元,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08人,现有市级科技特派员23人。
向高端人才伸出橄榄枝,意图实现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的联动发展,这是我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一个个缩影。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全区80多家企业分别与30余所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阿尔法与中科院绿色智能研究院达成技术支持协议,凡普特等4家企业分别与德国iAd GmbH公司等5家科研机构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在香水百荷建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巨科环保有限公司依托市环境科学院建成重庆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凡普特、汇达柠檬申创2家市级研发机构,推动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潼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2016年,园区企业研发总投入为2.5亿元,拥有高新技术产品137个,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90件,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达2.69件。园区有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6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4.1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8%,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已基本形成。
主动对接
抢抓“国家战略”的机遇“红利”
放眼当前,国家正着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市委、市政府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将重庆打造成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距离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起点——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不到80公里的潼南,主动对接,抢抓“国家战略”的机遇“红利”,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现沿江沿海地区联运开发开放及产业梯度转移,在更高起点上全域、全面、全方位、高水平地扩大对外开放。
2016年,园区近50家企业的产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东南亚、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总额达到2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6%。
走出去更要引进来。潼南围绕“2+1+1”产业方向,发展“6+1”产业板块,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三一集团、迪信通、上海与德等世界知名企业,加强与市内外经贸合作,涉及电子信息、新型环保、特色高新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健康品、新兴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园区所有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形成智能手机、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智能制造、天然气综合利用、精细化工、大众消费品、特色轻工、环保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预计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
引来项目更要服务项目。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如今,工业园区借助经济、科技和开放的优势和特色,努力搭建一个更加广阔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加速各种创新要素资源的流动,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个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高地”正日益崛起。
展望未来
着力打造“三园一高地”
当昔日的创新创业热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如何抢抓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意图,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潼南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打造“三园一高地”产业聚集地!
“三园一高地”,即现代制造、循环经济、环保科技三大产业园和现代农业创新高地。潼南将团结一切力量全力升级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企业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0%以上,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
龙辰锦绣,腾飞潼南。而今的潼南高新区,正以瞬息万变的速度万象更新,以蒸蒸日上的步伐,以坚定的改革创新信念,辉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