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总第94期 >2017-12-11编印

我区公路建设为百姓增收致富提供强力支撑
本报记者谭春兰
刊发日期:2017-12-1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客车开到家门口。

客车开到家门口。

林湾村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

林湾村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

孩子奔跑在回家路上。

孩子奔跑在回家路上。


  


  初冬时节,行走在潼南广袤的农村,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通村公路四通八达,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摩托车满载着农民致富的喜悦来往如梭,勾勒出一幅幅农村的繁华美景。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有效发挥了农村公路整体效益。如今,全区“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服务环境初步形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当地百姓增收致富提供了强力支撑。
公路畅通,助力农民增收
  11月27日一大早,柏梓镇四合村的倪大爷骑着货载三轮,载满莴苣、刀豆、柚子赶去柏梓场镇。“村里路修好了就是方便,这个时间赶过去就能把这一车卖完,还可以回家吃中午饭!”
  倪大爷口中的这条路,指的是柏梓镇四合村蛇形地到花房子这1.44公里路,这条路3年前全部硬化。原来由于交通不方便,四合村村民除了自己吃的外,菜都不敢种多了。“以前比较少到柏梓镇卖菜,太不方便了,只能用背篼背着走小路到柏梓。要想坐车的话,也只有先走路到永安,再挤客车到柏梓,搭摩托车又划不着!”谈到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辛苦,倪大爷很是感慨。
  “村里的水泥路修好后,村里的变化很大哦,你看现在家家户户都争着多种点菜,运到街上卖方便了,我们的收入也就增多了。所以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真是不假!”倪大爷高兴地说到,“我儿子也买小轿车了,可以直接开到院子里!”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和倪大爷一样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的心声。对于农民来讲,农村公路的铺建不仅意味着更加畅通和便捷的出行条件,更意味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发展的契机,意味着收入的增长。
  柏梓镇四合村只是我区农村公路改造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境内农村公路总里程4039.5公里,其中县道472.3公里,乡道188公里,村道3379.2公里,于2014年(较全市提前2年)实现了行政村通畅率100%和撤并村通达率100%,今年(较全市提前3年)完成撤并村100%通畅。
惠民便民,百姓幸福指数高
  10月12日,花岩镇水桥村村民唐继友起了个大早,在门口等了几分钟,开往镇上的农客车如期而至,上车交2元钱,就可以上街赶集了。
  “在过去,我们只能走路或者坐摩托车去‘赶场’,一路上颠簸得要命。现在有了客车,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出门都很方便。”唐继友告诉记者。
  据了解,我区积极完善农村公路附属设施,探索农村客运发展模式,通过引导、扶持、规范,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做到路通、车通,方便群众出行。
  “目前,我区共修建农村客运招呼站(点)262个,开行农村班线客运81条,投入农村客运车辆215辆,有效改善了群众乘车、候车条件。”区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交通路网大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安全运管全覆盖、养护管理常态化,畅通交通“毛细血管”,发挥枢纽辐射作用,有力地助推了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文旅发展,更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力支撑。
  如今,这一条条深入乡间的农村公路还在不断伸展着身姿,不仅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更为农民增收致富全面奔小康架起了一座座“金桥”,而未来,这些道路还将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