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经济·综合总第88期 >2017-12-01编印

龙形镇红岩村
铺牢基础抓产业打响脱贫“翻身仗”
本报记者杨潇
刊发日期:2017-12-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颜台贵在自己的蔬菜基地察看蔬菜生长情况。
国土整治便道连到每户的家门口。
张仁文的新家。
  ▼张仁文的老房子。

  “以前家里穷,小孩读书学杂费都凑不齐,现在住着新房子,申请了补助,村干部也帮着我找到了工作,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因学致贫的龙形镇红岩村五社的张仁文,在成为建卡贫困户后,得到了村镇的对口帮扶,D级危房改造、贫困生助学贷款等政策的落实,解决了张仁文最棘手的难题。而这些张仁文以前不敢想象的变化,不仅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他的身上,也发生在龙形镇红岩村其他贫困户的身边。

基础设施建设来打底


  “现在村里变化实在太大了,以前村里没有公路、交通不便,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我们也可以用农用三轮车收农作物,不再受肩挑背扛的苦了,平时出门也十分方便!”说到村里发生的各种变化,村民苏中平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村里新修的便捷公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宣传语,正是红岩村开展脱贫工作的第一步。过去几年里,为打好脱贫攻坚战,镇上安排了驻村工作队与红岩村“两委”班子一道,上下协调、左右沟通、积极作为,团结全村群众的力量,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公共服务为保障,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扎实推进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
  “到今年为止,全村村级水泥路总里程由2012年初的0.94公里增加到19.16公里,泥结碎石路达10公里,解决了广大村民的出行难题,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整治人行便道8.7公里,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社社通畅、户户通达。”村支书周大权向记者介绍了红岩村近年来在交通建设方面的成果。
  5年来,红岩村累计改造C、D级危房72户,新修排洪渠1048米,整治条田65块,整治屯水田8处,完成国土整治面积430余亩,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为提高村容村貌水平,全村开展了畜禽污染专项防治,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村境内龙上路沿线设置垃圾转运站8个。在保障水源安全方面,红岩村采取了集居群众集中供水、散居群众机井供水的方式,整治山坪塘44口,打井56口,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放心。
  “只有建设好基础设施,扎实铺好底,才有利于我们一系列扶贫工作的开展。”红岩村第一支书王东说道。

培育富民产业为支撑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摘帽的根本之策。要依托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真正做到因村制宜、因户择业、因人施策,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在利益联结机制上想办法,真正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形成贫困对象持续增收致富的源泉,实现稳定脱贫。
  周大权介绍,红岩村位于龙形镇东南部,6353亩耕地面积中有3005亩田,村内大部分地区山高沟夹,土地瘠薄,属于易旱地区。全村共有建卡贫困户79户314人,其中已脱贫78户310人,未脱贫1户4人,返贫1户1人。贫团户中因病致贫9户35人,因学致贫49户204人,因残致贫7户26人,因缺技术致贫14户49人。D级危房户3户9人,低保户贫困户15户56人。
  结合全村土地与人口的实际情况,在传统种养殖基础上,红岩村重点培育了“一菜—木一养殖”产业格局。由村委出面,帮助5社贫困户颜台贵组建山地蔬菜产业合作社,承包山地600余亩种植蔬菜瓜果,年产值50余万元。合作社的成立,不仅帮助颜台贵脱贫致富,还为村内其他贫困户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和创业脱贫的可行范例。在落实产业扶贫任务过程中,合作社优先聘请贫困人口务工,根据需要在5—9月聘用除草工人、在10—12月聘用播种工人,让附近的闲散贫困户有活干、有事做、有钱拿。
  此外,红岩村还引进重庆锄萃农业公司,在7社打造承包400余亩山地,办起了新型花椒基地;同时发展了100亩葛根+火龙果基地、150亩核桃基地,一共引领带动50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因户精准施策是抓手


  周大权介绍,红岩村实行了包帮干部“一对一”的扶贫政策,通过实地排查,对79户贫困户逐户摸清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制定帮扶措施,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并采取帮助发展产业、技能培训、介绍就业、困难救济等具体措施,增加贫困户收入;对缺乏发展能力、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按程序和规定纳入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几年前,张仁文一家还住在潮湿破败的竹篾房里,既不能遮风也无法挡雨。“我们大人是一路吃苦过来的,可是家里还有老人和小孩,就怕这房子住久了对他们身体不好啊,那段时间真的是想起房子的问题就发愁。”对于张仁文一家的难处,村干部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家情况特殊,在帮助小孩子申请助学贷款后,我们又帮助他们享受了危房改造的政策,把落脚的地方给定下了。”村支书周大权介绍,完成危房改造后,村里还介绍张仁文的妻子在农闲时到颜台贵的山地蔬菜产业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现在的红岩村,在脱贫致富的同时,还坚持要守好绿水青山,严禁重污染、破坏种养条件、破坏林地等3类农业产业进村,重点发展1000亩生态水产种养殖基地、1000亩山地蔬菜、1000亩花椒,“三个1000亩”产业。同时,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农户自主发展家庭农场。
  下一步,红岩村将以天宝寨旅游开发为重点、打造生态垂钓基地和蔬菜瓜果采摘基地为辅,丰富旅游资源。并围绕重点产业和群众所急所盼,硬化公路,改造提升3座跨河漫水桥,完成“一路三桥”建设,为天宝寨旅游开发奠定基础,保障群众安全通畅出行。
  “未来,红岩村将继续按照高起点规划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持续开展巩固脱贫四个主要思路,对79户贫困户继续实行‘一对一’帮扶,推动贫困户危房全部改造,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坚决防止脱贫户返贫。”龙形镇党委书记张文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