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经济总第73期 >2017-11-09编印

米心镇毗卢村
自来水通到家门口 群众用水再无忧
本报记者 周冰娥
刊发日期:2017-11-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黎素英用自来水淘菜。

黎素英用自来水淘菜。


  

  11月6日中午时分,米心镇毗卢新村村民黎素英站在自家厨房的洗菜盆前,轻轻一拧水龙头,一股清泉汩汩流出,很快就把菜洗干净了。“要知道,能用上这么方便、安全的饮用水,我们可是盼了好多年呢!”黎素英感慨不已。

缺水 深更半夜起床挑水

  毗卢村村民经历过一段难以言说的“吃水经”。毗卢村村支书王素英告诉记者,以前,全村人吃水均以地下水为生活水源,大多是几个村共用一口水井,若遇到干旱井水枯竭期,井水根本满足不了全村人畜的饮用需求。要是遇到夏季暴雨时节,井水浑浊不已,村民辛苦挑来的或者水管引来的水要沉淀很久才能使用。
  为了吃水,毗卢村村民吃尽了苦头。“那时候,基本上每家每户要固定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干,专门去水源点排队挑水。”说起那些年吃水的“痛”,毗卢村九社的村民纷纷围了过来。
  原来,毗卢村九社村民大多住在半山腰上,吃水得到山脚的水井去挑。“夏天井里出水越来越少,要是遇到大旱天,几个小时才有一担水。”九社村民陈学东说,挑一担水来来回回要将近一小时。
  “因为没水,夏天都不敢轻易洗澡。”九社45岁的独居村民陈学刚因为腿脚不便,邻居陈学东一直帮他担水,水在他家更加可贵。
  村民黎素英嫁到村里几十年了,一提起以前没水的日子,她直摇头:“太苦了,太苦了。吃水像是打‘游击战’。”她告诉记者,发现哪里有地下水冒出来,他们就在那里挖一口小井,然后用水管将水引回来,但水管经常被泥土、泥鳅、虾子等物体堵塞,将水管弄通,至少得花上半天。夏天不出水的时候,他们又得满山坡的寻找新的水源,心累。
  “为了保证水的安全,我们会在水井上盖一层石头。”王素英说,这种方法并不能100%保障水的安全,最怕小动物“溜”到水井产卵,影响村民身体健康。
  为了更方便、更安全地喝上水,毗卢村开始家家户户在自家院落寻找水源打井取水,而且几乎每一口井都有数十米深。这样一来,村民打井取水较以前方便了不少,用水问题缓解了不少,但仍未“根治”。

解决 修建2处集中供水点

  “山地太高,水底层比较深,打了数十米,仍不见出水。”王素英说,因为毗卢村独特的地理环境,有些地方打不出水来,最严重的是住在半山腰的九社,80%都不出水,群众吃水难问题愈演愈烈,村民要求安装自来水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米心镇党委、政府达成一致意见,必须要啃下因缺水导致贫困的“硬骨头”,把解决群众用水难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善群众的饮水条件和卫生健康状况。
  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共同努力,抢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大好机遇,经过科学研究后,决定在毗卢新村和毗卢村九社分别修建一口50方的小型集中供水点。
  一阵阵机器的“轰隆隆”声唤醒了饱受干涸之苦的毗卢村。2015年11月,毗卢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正式动工,毗卢村的村民终于看到了希望。
  从架设管道到安装水龙头,一天天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在毗卢村安全饮水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群众对改水工作表现出极大的支持和参与热情,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为工程“护航”,管线往哪走就从哪开挖,项目进展迅速。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2016年3月,主管道、进户支管道等全部铺设完成。
  “打开水龙头,哗啦啦的水就出来啦!”“再也不愁水吃,水足着呢,这种感觉太安逸了。”“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了这件大好事大实事。”“以前用来储水的大缸、挑水桶,现在呀,早就‘下岗’了。”……提起如今的吃水环境,毗卢村村民七嘴八舌地说道。
  据悉,截止目前,该村共打机井234口,新建小型集中供水点2处,小型水库1座,山坪塘19口,彻底解决了毗卢村2000余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