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总第66期 >2017-10-31编印

学校少年宫 点亮孩子的未来
本报记者 欧胜涛
刊发日期:2017-10-3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袁利正在指导学生绘画。

袁利正在指导学生绘画。


  

  10月25日下午,江北小学乡村少年宫舞蹈室里,六年级(二)班的龙麒宇与其他35位同学一起,正在辅导员黎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校园集体舞《嘿,加油》。
  “手指上翘、手心虚空、手臂向后弯曲……”黎老师一边说着要领,一边不停地比划着做演示。“以前孩子们除了上文化课外,很少接触兴趣特长的学习。现在,我们学校建了少年宫,孩子们都参加了兴趣小组,可以学陶艺、舞蹈、练画画了,还能学到更多知识。”黎老师说道。
  江北小学处于潼南江北新城,现有学生2900余人。记者在该校少年宫看到,孩子们吹拉弹唱,样样都会,二胡、笛子、葫芦丝、电子琴、古筝等乐器让人眼花缭乱。该校少年宫成立了器乐、陶艺、机器人编程、舞蹈、美术、国学诵读、书法、绘画、足球等兴趣小组,每个学生可以任意选择项目,自由参加活动。
  “我们学校在成立少年宫时,以学校儿童关爱中心、消防情景体验室、科技馆为阵地,组织辅导员担任圆梦志愿者,收集学生兴趣爱好,开设了25个特色专用教室,建立了34个兴趣小组,长期对儿童进行品德培养、心理辅导、生存技能培训和艺术培训。”该校校长袁利介绍说。
  阵地建设是基础,特色培训是关键。该校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开设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技术、阅读与语言、乡土与劳作五大类33门课程,学生每周三下午走班选课。同时,学校开辟红领巾种植园,还与戏剧协会、文化馆、图书馆合作,拓展少年宫基地,丰富培训活动。
  特色兴趣培训,离不开建立完善师资队伍。“学校充分调动在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少年宫建设和发展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每个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特长,将他们安排到不同的活动区,担任指导教师等职务。”袁利介绍说,少年宫还通过聘请潼南本地的一些知识渊博的老艺人、志愿者的方式强化指导教师队伍,从多种渠道挖掘人才,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敢创新、有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促进少年宫的特色发展。
  就在今年“三八”节期间,少年宫组织学生开展了“微孝送母亲”主题活动,实施感恩教育,打造感恩文化,借本次活动的契机,让学生走出课堂,同时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让孩子们在感恩、知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在承办重庆市九童圆梦系列丛书《歌声中的乡愁》新书首发仪式活动中,该校在未成年人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音乐唤起孩子们心中的乡愁,让孩子们的音乐梦在故乡的热土生根发芽,让中国梦之根深深扎进每个孩子心中。
  袁利介绍说,学校还开展了“山里孩子亮堂堂”“红樱桃心理讲堂”“牵手文明·共度端午”“樱为爱·卫爱而行”“秀我风采”“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主题活动,特别是“特警牵手萌娃”系列活动报道,获重庆市校园电视台新闻节目评比第一名。这样的主题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营造当地文化氛围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常规教育活动中,江北小学少年宫大力发展蜡染、版画、剪纸等特色项目,学生蜡染作品二十四孝图、抱枕、头巾、围裙等深受学生、家长好评。学校定期举行“我行我秀”、腰鼓比赛、班级足球赛、师生书画作品展示、文艺汇演、志愿者活动等检验培训成果。
  丰富的文体活动,结出了累累硕果,提升了学校办学效果。学校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美丽校园、教育信息化示点单位、26届科技模型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潼南区艺体教育基地校、儿童之家示范点、第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多名师生分获国家、市、区级奖项。
  “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孩子的全面化个性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让孩子得到了成长,教师得以进步,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农村孩子享受阳光教育,放飞多彩梦想。”袁利说。